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民初直隶劝业道研究
【6h】

清末民初直隶劝业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史料与研究方法

一、建立与构成:直隶劝业道的艰难确立

(一)一波三折:由议设到确立

(二)严格甄选:直隶劝业道的选任

(三)尘埃落定:直隶劝业道的机构设置

二、孙多森与直隶农工商矿业发展新变化

(一)首重调查

(二)严格管理

(三)奖励与保护

(四)旧貌新颜:直隶农业新发展

(五)开通风气:筹设化分矿质所与水产讲习所

三、民初劝业道的“变"与“不变"

(一)苏品仁案始末

(二)王景福的五大发展规划

(三)董遇春与“家庭工艺"之提倡

(四)末任劝业道史履晋的实业发展建议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光宣之际,政局动荡,开销巨大,为满足财用之需,清政府开始注重工商业的发展,各省兴办农工商矿各局,发展实业。时局的改变也促成了官制的变革,清政府于中央设立农工商部及邮传部,在省一级设立劝业道,从而建立起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体系,以期实现中央对地方实业、交通事业的有效管理。
  直隶,京畿重地,区位独特,地位与影响远超他省,直隶总督也居各省督抚之首。清政府的各项变革,直隶地区首当其冲,向为表率。直隶同其他省份一样,兴办了各类农工商矿,却缺乏统一的管理,“散而无统”,这就造成实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直隶设立劝业道势在必行,直隶也是首批试点省份之一,但因种种原因直到1910年直隶劝业道才最终确立。直隶劝业道总共建立三年,前后共经历孙多森、苏品仁、王景福、董遇春、史履晋五任劝业道。前期孙多森在任时,重视调查本省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规划;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奖励和保护各项事业的发展;重视实业教育,建立水产讲习所;在此时期,直隶实业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后几任劝业道在任时,受政局动荡及直隶本省财政情况困窘等客观条件所限,取得成绩较少,但仍然在推行渔税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
  民国改元,划一官制,农工商矿各项事务渐归于实业司,交通事务归于内务司。1913年1月30日,大总统任命史履晋为直隶实业司司长,直隶劝业道这一官职虽不复存在,但仍给直隶的经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