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
【6h】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经济背景

1.1.3 社会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的研究综述

1.4.2 我国学者对于国外的研究综述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工匠

1.5.2 工匠精神

1.5.3 中等职业学校

1.5.4 德育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2 “工匠精神”概述

2.1 工匠精神的内涵

2.1.1 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

2.1.2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2.1.3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2.1.4 不断精进的专业技术水平

2.1.5 赶超时代的创新精神

2.2 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2.2.1 我国“工匠”一词的溯源

2.2.2 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2.3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3.1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2.3.2 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保障

2.3.3 个人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2.3.4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 “工匠精神”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相互关系

3.1 工匠精神是德育内容的一部分,也应成为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

3.1.1 理想信念教育层面

3.1.2 中国精神教育层面

3.1.3 道德品行教育层面

3.1.4 职业生涯教育层面

3.2 中职德育是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手段

3.3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

3.4 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是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3.5 工匠精神与德育的结合是德育改革的推动力

3.5.1 德育教师与工匠精神

3.5.2 工匠精神推动德育走向“知行合一”

4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现状

4.1 政策制度与工匠精神

4.2 德育内容与工匠精神

4.3 德育途径与工匠精神

4.4 育人环境与工匠精神

4.5 德育工作队伍与工匠精神

4.6 没有联系家庭与社会在培养工匠精神中的作用

5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建议

5.1 政策层面

5.1.1 科学制定培养规划

5.1.2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5.2 操作层面

5.2.1 校园文化

5.2.2 德育工作队伍

5.2.3 课堂教学

5.2.4 社会实践

5.2.5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5.2.6 树立榜样和典型

5.2.7 运用新媒体手段

5.3 内容层面

5.3.1 宣扬新的职业观念

5.3.2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5.3.3 德育教材校本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各个方面对人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具备较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同时要求其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这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词再一次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更是国家强盛的需要。
  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应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核心与精髓。德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让所有学生在刚进校门不久就开始从德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能够更加明确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和“中国创造”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对“工匠”及“工匠精神”进行了历史溯源,阐释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揭示了当今中职德育体现工匠精神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出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的改进建议,相信可以为中职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