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轨迹数据的景区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6h】

基于轨迹数据的景区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理论与方法

2.1 基础理论

2.2 研究方法

3 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计算方法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计算方法

3.3 方法的价值点与应用

4 九寨沟旅游地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及数据概况

4.2 旅游者个体旅游行为的空间特征

4.3 旅游者群体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

4.4 主导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

4.5 计算结果精度验证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微博、旅游社交网站等网络空间中自愿发布与个人旅游行为和旅游感知体验相关的文本、评论、照片等众包旅游信息。旅游学和旅游地理学的学者开展了以此类数据源为基础的旅游地名热度、地名共现关系、景观关注度、旅行空间模式、旅游者时空行为、城市游憩空间,以及对旅游感知与目的地选择等研究。 相对于旅游微博、位置照片和游记文本等形式的众包旅游信息来说,GPS轨迹不仅完整记录了旅游者的旅行轨迹等空间信息,还完整记录了轨迹的时间属性,能体现一个连续的旅行时空过程。对旅游学,尤其是旅游地理学而言,GPS轨迹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还可以在多时空尺度下挖掘旅游者感知与评价,进而深入研究旅游者的关注度。由于GPS轨迹对于旅游行为和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价值,本文设计了一种GPS轨迹信息型态的变换方法,在不明显降低轨迹信息量度的基础上,将矢量数据结构描述的GPS轨迹转换为栅格数据结构描述的空间单元,形成更易于借助GIS等工具开展空间统计与分析挖掘的数据形式。 本文以九寨沟为例,选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用移动设备记录并通过互联网上传的GPS轨迹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GPS轨迹内涵的移动速度、速度波动特征、移动状态持续时间、数据异常点等旅游行为基本特征,作为旅游行为模式分类的基础,提出了GP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设计了基于GPS轨迹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表达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区分观光式、休憩式和乘车式三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而且能够描述旅游空间任意位置的主导行为模式,可以解决旅游时空行为和旅游地理格局与过程的精细化定量研究。 九寨沟实例研究证明,GPS轨迹能够清晰表征多时空尺度下的旅游者不同类型行为的空间分布模式。九寨沟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模式特征明显。从整个旅游地空间尺度来看,观光式游览集中、连续分布于树正沟、日则沟两条风景线,则查洼沟只有五彩池、长海局部景观区域较为典型。从单条风景线的空间尺度来看,树正沟的“荷叶寨-老虎海”景段,日则沟的“镜海-珍珠滩-五花海-箭竹海”景段是观光式游览集中分布的景段。从单个景观看,树正群海、诺日朗群海、珍珠滩、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等是观光式游览集中的景观。 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计算结果与其他数据源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描述视角更丰富、时空精度更高。该方法能够对旅游时空行为的研究提供支持,提高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精细程度,案例计算结果可以为旅游地规划与管理,特别是观光路线和景区引导设计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