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灵菇杂交育种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
【6h】

白灵菇杂交育种快速筛选体系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白灵菇概述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1.2.1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1.2.2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1.3 比色法在鉴别菌种退化时的应用

1.4 食用菌的育种方法

1.4.1 人工驯化育种

1.4.2 孢子分离育种

1.4.3 诱变育种

1.4.4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4.5 杂交育种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种和感受态

2.1.2 主要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的配制

2.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3 白灵菇H55×I-630不同极性单核菌株的SCAR标记

2.2.4 利用比色法鉴别退化菌株

2.2.5 利用SRA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杂交菌株与亲本的遗传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 白灵菇H55×I-630不同极性单核菌株的SCAR标记

3.1.1 白灵菇H55×I-630不同极性单核菌株的获得

3.1.2 不同极性的单核菌株和双核亲本的基因组的获得

3.2 ISSR和SRAP程序扩增

3.3 特异性片段的获得及克隆测序

3.4 SCAR标记的开发

3.5 SCAR标记的多重PCR验证

3.6 利用比色法鉴别退化菌株

3.6.1 自杂体45×49和白10的生长速度的测定

3.6.3 自交45×49和白10的菌丝生物量

3.6.4 漆酶、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3.6.5 简单比色法快速鉴别退化菌株白10

3.7 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杂交菌株与亲本的遗传关系

3.7.1 白金信4号和白I-6与其杂交子的ISSR分子标记

3.7.2 白金信4号和白I-6与其杂交子的SRAP分子标记

3.7.3 白金信4号和白I-6与其杂交子的聚类分析图

3.7.4 中农一号和白I-6及其杂交子的ISSR分子标记

3.7.5 中农一号和白I-6及其杂交子的SRAP分子标记

3.7.6 中农一号和白I-6及其杂交子的聚类分析图

3.7.7 杂交子子实体的农艺性状调查

4 讨论

4.1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的应用

4.2 漆酶、纤维素酶活性指标的测定

4.3 白灵菇H55×I-630不同极性单核菌株的SCAR标记

4.4 运用简单比色法鉴别退化菌株

4.5 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聚类分析图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又名白灵侧耳、阿魏菇,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药用价值极高的珍惜食药用真菌,市场前景广阔,极具开发潜力。但由于白灵菇栽培品种退化严重、生产周期长、生物学转化率低,导致了白灵菇栽培效益低,影响了白灵菇产业的发展。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白灵菇单核菌株交配型的快速鉴别体系和优良杂交子的快速筛选体系,以缩短白灵菇杂交育种的周期,为白灵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加快育种进程,保证白灵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处理白灵菇菌株H55×I-630,通过镜检得到39个单核菌株。然后进行拮抗试验,成功获得正极性单核菌株为24个,负极性单核菌株为15个。随机选取正、负极性单核菌株各5个,与亲本菌株进行ISSR和SRAP分子标记,并进行SCAR标记的开发,得到7对特异性引物,其中正极性引物为3条,负极性引物4条。多重PCR验证结果正确。
  2.将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52个单核菌株,将不同极性的单核菌株进行拮抗试验,挑取拮抗线部位菌丝,得到一株表型良好的双核菌株,命名为“自杂体45×49”。分别测定“白10”和“自杂体45×49”的纤维素酶活性和漆酶活性,“自杂体45×49”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退化菌株“白10”,并且利用比色法成功鉴别出退化菌株“白10”,从而对退化的“白10”进行了提纯复壮。在菌丝生长阶段利用YBLB试剂成功鉴别出退化的菌株“白10”;在菌丝发酵阶段利用LBL培养基和悬浮液脱色培养基也成功鉴别出退化的菌株“白10”。
  3.收集“白灵菇I-6”、“白金信4号”和“中农一号”菌株的单孢子,并进行随机配对杂交,获得大量杂交子,以不同杂交子和亲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SRAP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杂交子与亲本的遗传关系,并对杂交子进行栽培试验,测定其农艺性状。通过对杂交子与亲本的遗传关系及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与亲本的遗传距离越近,则表现型越接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