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孔水闸闸下三元水跃特性的初步试验研究
【6h】

多孔水闸闸下三元水跃特性的初步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底流消能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模型的建立

2.1 水力相似原理

2.2 试验装置的制作及布置

2.3 试验数据测量及流程

3 抵挡型水跃的特性研究

3.1 形成抵挡水跃的共轭水深

3.2 出水口至跃首断面距离

3.3 平面水跃与R水跃跃长比较

3.4 墩长对闸后水流的影响

3.5 隔孔开时水力现象

3.6 消能率计算

3.7 本章小结

4 收缩型水跃的主流扩散方法

4.1 收缩型空间水跃

4.2 三角翼分散底流可行性研究

4.3 三角翼最佳位置

4.4 本章小结

5 稳定型水跃的特性研究

5.1 稳定型水跃

5.2 稳定型水跃共轭水深

5.3 回流区长度影响因素

5.4 消能率计算

5.5 空间水跃的转化条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闸是重要的既挡水又过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在北方平原缺水地区的多孔水闸,大多数工况下均为少数孔开启运用,随着下游水位的不同,产生不同形式的三元水跃,与二元水跃有较大的差别,实际运行中有不少水闸发生闸下的冲刷破坏。由于三元水跃水流的复杂性,对其研究相对较少,且难以对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因此对闸下三元水跃的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这种条件下水流运动的本质规律,从而针对性的设计和布置消能工,不仅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也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水闸开闸放水时,随下游水位的不断升高,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水流流态,首先,水流自由扩散至整个渠道,在下游某处产生扩散型水跃,然后主流被压缩,产生收缩型水跃,最后泄水口被淹没,主流再次扩散而产生扩散的水跃。本文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测试验数据,结合相关资料,在不设置消力池,多孔水闸少数孔开启的条件下,对尾水深度不同时闸下发生的三种水跃型式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突扩比β(泄流宽b与渠道宽B之比),闸门的开启方式以及上下游水位等,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
  (1)提出了产生抵挡型水跃时的共轭水深比的经验系数,并经试验验证。研究了泄水口至跃首断面的距离,提出在低傅汝德数条件下的经验公式。对两种水力条件下平面水跃与抵挡型水跃的跃长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闸墩对闸后水流的影响,隔孔开启时下游的水力现象以及消能率的计算等;
  (2)利用不均匀系数δ和波动率f对收缩型的三元水跃进行了定性的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主流扩散的措施—潜没式三角翼体,对防止单宽流量过大、平稳局部流速,防止海漫冲刷有较好的作用,研究了影响三角翼分流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最佳分流角为50°至70°,确定了潜没式三角翼的最佳布置位置为闸后0.125b0(b0为闸室宽);
  (3)改进了稳定水跃的共轭水深公式,提出了突扩处水深为跃前水深和跃后水深和的0.6倍的假设,并研究了其对共轭水深比的影响,得到了渠道内的回流区长度的经验公式,对稳定水跃的消能率进行了计算,突扩式的三元水跃消能效果好于平面水跃,研究了收缩型与扩散型水跃的转化条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