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村融资担保主体经济效益分析
【6h】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村融资担保主体经济效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创新点

2.1.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2.1.2信贷

2.1.3担保

2.2理论基础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系统动力学理论

2.2.3博弈论

3当前农村融资担保的主要方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方式

3.2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担保方式

3.3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方式

3.4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抵押担保方式

3.5保证担保方式

3.5本章小结

4农村融资担保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4.1各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1涉农担保机构经济效益模型

4.1.2农户经济效益模型

4.1.3合作银行经济效益模型

4.1.4再担保机构经济效益模型

4.1.5农村融资担保体系经济效益的系统流图

4.2各参与主体经济效益仿真分析

4.2.1涉农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分担比例变化对经济效益的灵敏度分析

4.2.2放大倍数的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4.2.3代偿率的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4.3“4321”风险共担业务模式各参与主体经济效益分析

4.4各参与主体博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4.4.1各参与主体的期望收益分析

4.4.2各参与主体博弈对经济效益的仿真分析

5对策建议

5.1进一步完善农村“三权一房”抵(质)押贷款的政策法规

5.2构建以政策性为主导的科学规范的再担保体系

5.3建立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的征信机制和奖励机制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对农村融资担保各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融资担保的主要方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林地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农村金融机构抵(质)押担保模式,总结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Vensim PLE仿真平台,阐述了农户、涉农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再担保机构经济效益子系统流图的建立过程,建立了农村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影响各主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力度,提出了平衡并提升各主体利益、完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推行的“4321”风险共担业务模式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4321”风险分担比例的合理性,得出了担保放大倍数在给定参数条件下的最佳值为15.12,此时再担保机构、涉农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农户等四方主体经济效益均得到了平衡和提升。
  借鉴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融资的博弈思路,阐述了农户、担保机构、商业银行三方参与主体间此消彼长的利益关系,推导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三方参与主体经济效益期望收益公式和动态微分方程,建立了三方博弈的Vensim PLE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稳定性,以及抵押物、担保费、贷款利率和申贷资金等参数变化对三方博弈均衡状态的影响。
  本文创新地构建了农村融资担保体系的Vensim PLE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探讨影响各融资担保主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力度。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和分析方法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