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水资源视角的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6h】

基于水资源视角的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现状

1.3.1发达国家的节水研究现状

1.3.2发展中国家的节水研究现状

1.3.3国内结构性节水研究现状

1.3.4国内结构型节水方法研究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1.5.1需水量

1.5.2水分供需耦合度和水分生态适应性

1.5.3水分利用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

1.5.4综合效益评价

1.5.5多目标规划方法

1.6数据来源

1.7技术路线

1.8创新点

2北京市概况

2.1水资源概况

2.2农业概况

3作物需水量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

3.1作物的需水量

3.2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

3.2.1冬小麦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3.2.2夏季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3.2.3高梁和谷子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3.3作物用水供需耦合度

4作物水分效率及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4.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4.2作物水分利用的经济效率

4.3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

4.4作物组合模式的水分利用分析

5.1.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1.2指标体系选择

5.2作物综合效益评价

5.3作物及其组合模式的区域适宜性

6节水目标下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

6.1种植业结构优化结果

6.2种植结构优化结果与当前结构的比较

6.3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议及保障措施

6.3.1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议

6.3.2保障措施

7.1讨论

7.2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针对北京市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对地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现状,为了促进该市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社会发展,本研究以统计资料和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彭曼公式研究了主要作物用水特征,采用熵值法进行了主要作物综合效益评价,并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种植业进行了结构优化决策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不同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存在差异。一年一熟的高粱和谷子是生态适应性最高的作物,其次为夏季作物中耗水量较低的大田作物,包括夏玉米、夏花生、夏大豆,水分生态适应性最低的作物是冬小麦。
  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的水分利用特征和综合比较优势差异显著。大田作物中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作物为夏玉米,最高达到15.04kg·hm-2·mm-1,普遍高于同地区种植的其它大田作物。大田作物中水分利用经济效率最高的为高粱和谷子。蔬菜水分利用效率(20.65~35.39kg·hm-2·mm-1)和水分利用经济效率(61.94~111.56元·hm-2·mm-1)都是最高的。大田作物综合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密云、大兴、顺义和延庆,蔬菜作物最高的地区为大兴、通州和顺义,果园优势指数最高的地区为平谷。
  采用作物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综合指标对主要作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同一作物在各种植区综合效益存在一定差异。结合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和结构优化的结果,认为合理的种植结构要削减夏玉米、蔬菜和冬小麦种植面积,其中蔬菜减少15391.28hm2,冬小麦减少5258.06hm2;果树、豆类、谷子、高粱和花生要增加种植面积,其中果树增加面积2944.65hm2。
  结论: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为,缩减蔬菜、夏玉米和冬小麦面积,增加果树、大豆面积。冬小麦在怀柔和通州减少种植面积,蔬菜在怀柔、昌平和延庆减少种植面积;夏玉米昌平、通州、门头沟、海淀和大兴减少种植面积,果树在平谷、密云和房山增加种植面积,夏大豆在大兴增加种植面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