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6h】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2.2 对所有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男性和女性之间相关危险之间的对比,查找男性和女性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别

2.3.不规则型斑块和溃疡型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给予个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赋值

2.4.将所有斑块表面形态与超声回波性进行卡方检验,找寻斑块表面形态及其斑块内部成分的关系

3 讨论

3.1 关于彩超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识别

3.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存在的一般规律

3.3 不同表面形态的不稳定斑块危险因素的分析

3.4 不同表面形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斑块超声回波性的关系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附录A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按脂质成分的分类已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斑块进行更深层次、更细化的分析。我们主要是通过对斑块表面形态的研究来探测不同表面形态的斑块不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声像图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面形态,分析不同表面形态斑块的不同危险因素及其与声像图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59例,筛选资料完整的共260例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均完善基本条件的登记,完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的数据统计。并均行头颅MRI+MRA+DWI、颈部血管彩超等相关颅内外血管的检查。根据彩超探测的不同,依据表面形态的不同分为光滑型斑块组、不规则斑块组及溃疡型斑块组,依据超声回波性的不同分为低回声、高回声及混合回声组,并进行不同表面形态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其与超声声像图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不规则型斑块和溃疡型斑块分别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结果表明: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其他的危险因素后,得出高血压( OR=0.443,95CI:0.214-0.919,P<0.05)、糖尿病(OR=2.628,95CI:1.178-5.866,P<0.05)、高脂血症(OR=0.427,95CI:0.192-0.953,P<0.05)和溃疡型斑块的形成具有相关性的;同样,高脂血症(OR=0.469,95CI:0.231-0.953,P<0.05)和不规则型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斑块表面形态分型与回波性的关系,x2=13.919 P=0.008,提示斑块的表面形态分型与超声回波性之间有相关性。 结论: 1.通过颈动脉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类显示,不同表面类型的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差别,高血压、糖尿病是与溃疡型斑块的形成具有相关性,高脂血症是溃疡型斑块和不规则型斑块共同的危险因素。 2.根据不同表面形态的斑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的干预,达到临床上个体化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