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低温脂肪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6h】

产低温脂肪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脂肪酶

1.2.2 低温脂肪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初筛

2.2.2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复筛

2.2.3 低温脂肪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2.2.4 形态学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

2.3 结果

2.3.1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

2.3.2 菌株的形态学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酵产低温脂肪酶条件优化

3.1 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剂

3.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3.1.4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种子液的培养

3.2.2 低温脂肪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3.2.3 培养基的优化

3.2.4 培养条件的优化

3.2.5 响应面实验设计

3.3 结果

3.3.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3.2 发酵条件的优化

3.3.3 响应面法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温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4.1 材料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4.1.4 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脂肪酶活性测定

4.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4.2.3 脂肪酶的提取及分离纯化过程

4.2.4 双水相萃取

4.2.5 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

4.2.6 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4.2.7 分子量的测定

4.2.8 pH值对脂肪酶的影响

4.2.9 温度对脂肪酶的影晌

4.3 结果

4.3.1 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4.3.2 脂肪酶的分子量

4.3.3 脂肪酶反应的最适pH及对pH稳定性

4.3.4 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实验从邯郸含油土壤中采集样品,经过初筛,分离出多株产脂肪酶的菌株,再进行复筛,其中5株酶活较高,测定其最适反应温度和0℃的酶活,选出1株菌株,最适反应温度为30℃,且0℃时的酶活最高,确定该菌株产低温脂肪酶,并命名为HEBUST LIP-L。再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将HEBUST LIP-L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对可能影响Pseudomonas sp.HEBUST LIP-L产酶的7个因素即糊精、蛋白胨、KCl、橄榄油、Tween80、初始pH及接种量进行全面考察,选用Plackett-Burman、最陡爬坡实验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实验统计方法,快速而有效地筛选出3个主效因子(蛋白胨、橄榄油、Tween80),进而得到产脂肪酶的最佳组合:蛋白胨26.4 g/L、橄榄油16.95 mL/L、Tween8025.6 mL/L、糊精7.5 g/L、KCl3mmol/L、pH7.0、接种量8%,脂肪酶的产量达到46.08 U/mL,比优化前提高98%。该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发酵情况,科学指导酶生产。
  将Pseudomonas sp.HEBUST LIP-L所产粗酶液依次进行双水相萃取体系(PEG2000浓度为15.0%,K2HPO4浓度为20.0%,pH值为7.0)、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实验,分离纯化出达到电泳纯的脂肪酶,并测定出该脂肪酶的相对分子量为35 kDa,最适反应pH值为9.5,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此两种条件下,该酶相对酶活最大,且在0℃可达到最大酶活的70%,确定该酶为低温脂肪酶,该酶在pH4.0-10.5之间具有稳定性,对pH适应范围广,且对热较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