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6h】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指急性发病,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或直接导致死亡的局部脑血管疾病。病后不仅有偏瘫、失语、视觉缺损及意识障碍等生理功能受损表现,还可能包括情感、精神等方面的障碍。 目的: 通过研究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现状,分析生活质量指数、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现状对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的综合影响,为脑卒中患者情绪关怀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择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97名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依据入选标准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97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所有入组者均予以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把观察组分为伴情绪障碍组(A组)和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并对各组入选者之间不同基本情况(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护关系)和生活习惯(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锻炼习惯、饮食规律、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同时对脑卒中患者予以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分,并对两亚组之间的各项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 1、脑卒中伴情绪障碍组(A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焦虑SAS量表中除了脸红(t=0.72,P=0.511)、晕厥(t=1.17,P=0.34)、紧张(t=4.76,P=0.18)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不幸预感(t=20.02,P=0.000)、手足无措(t=7.82,P=0.001)、胸闷(t=7.25,P=0.002)、害怕(t=5.29,P=0.004)、烦乱(t=6.88,P=0.000)、发疯感(t=5.34,P=0.000)、发抖(t=10.03,P=0.000)、躯体疼痛(t=12.28,P=0.000)等17项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卒中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焦虑SAS量表中不幸预感、胸闷、手足无措、紧张、烦乱、害怕、发疯感、躯体疼痛、发抖等20项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脑卒中伴情绪障碍组(A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抑郁SDS量表中除了易倦(t=1.32,P=0.19)、晨重晚轻(t=4.76,P=0.18)、体重减轻(t=0.36,P=0.234)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忧郁(t=57.31,P=0.000)、易哭(t=12.66,P=0.000)、睡眠障碍(t=6.07,P=0.000)、食欲减退(t=18.23,P=0.000)、便秘(t=9.83,P=0.003)、心悸(t=13.66,P=0.000)、思考困难(t=9.55,P=0.000)、能力减退(t=12.60,P=0.000)、不安(t=22.85,P=0.000)、绝望(t=22.06,P=0.000)、易激怒(t=5.64,P=0.000)、决断困难(t=5.98,P=0.002)、无用感(t=34.06,P=0.000)、生活空虚感(t=38.78,P=0.000)、无价值感(t=26.26,P=0.000)、兴趣丧失(t=22.98,P=0.000)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脑卒中不伴情绪障碍(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SDS量表中忧郁、晨重晚轻、易哭、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悸、思考困难、能力减退、不安、绝望、易激怒、决断困难、无用感、生活空虚感、无价值感、兴趣丧失等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正常对照组(C组)相比,脑卒中伴情绪障碍组(A组)SAS量表(t=16.88,P=0.000)、SDS量表(t=16.88,P=0.000)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脑卒中伴情绪障碍组(A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组);脑卒中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的SAS量表和SDS量表得分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与正常对照组(C组)相比,脑卒中伴情绪障碍组(A组)中不同基本情况(性别、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护关系)和生活习惯(吸烟习惯、锻炼习惯、睡眠质量)焦虑情绪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C组)相比,脑卒中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中不同基本情况(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护关系)和生活习惯(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锻炼习惯、饮食规律、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显示:与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相比,伴情绪障碍组(A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躯体活动中上厕所(t=67.98,P=0.000)、进食(t=37.40,P=0.000)、穿衣(t=9.20,P=0.000)、洗梳(t=44.95,P=0.000)等6项的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工具性日常活动中打电话(t=139.28,P=0.000)、购物(t=96.15,P=0.000)、备餐(t=68.47,P=0.000)、做家务(t=64.78,P=0.000)等8项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MoCA量表得分显示:与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相比,伴情绪障碍组(A组)在MoCA量表总分和八个分量表得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oCA量表总得分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高于伴情绪障碍组(A组)(t=125.67,P=0.000),其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认知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高于伴情绪障碍组(A组)(t=61.53,P=0.000)(P<0.05)。 7、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得分显示:伴情绪障碍组(A组)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得分均高于临界值,平均得分(184.99±59.86)分。与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4,P=0.000),(P<0.05)。 8、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显示:与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相比,伴情绪障碍组(A组)在家庭亲密度(t=61.53,P=0.000)与家庭适应性(t=19.41,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9、与不伴情绪障碍组(B组)相比,伴情绪障碍组(A组)其情绪障碍与生活质量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SAS量表得分、SDS量表得分与ADL量表、MoCA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均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和线性回归关系。 10、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伴情绪障碍组(A组)SAS得分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复合相关系数R=0.68,决定系数R2=0.47)。伴情绪障碍组(A组)SDS得分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也有统计学意义(复合相关系数R=0.59,决定系数R2=0.35)。 结论: 1、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医护关系、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锻炼习惯、睡眠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均有显著影响。而职业和饮食规律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无显著相关。 2、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均有显著影响。 3、脑卒中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而导致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原因繁多。

著录项

  • 作者

    张芬;

  •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新乡医学院;
  • 学科 神经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玉梅;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关键词

    脑卒中后; 焦虑抑郁;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5:0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