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6h】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女性就业歧视的研究概述

1.2.2国外女性就业歧视的研究概述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2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反女性就业歧视基础理论

2.1女性就业歧视的概念及界定

2.1.1国际劳工公约关于女性就业歧视的概念界定

2.1.2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关于女性就业歧视的概念及界定

2.1.3我国内地关于女性就业歧视的概念及界定

2.2 反女性就业歧视理论基础

2.2.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2.2 西方人道主义平等观

2.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

3.1招聘歧视

3.1.1 企业招聘中女性求职频遭性别歧视

3.1.2 公务员招录限制女性报考

3.2待遇歧视

3.2.1同工不同酬

3.2.2职业性别隔离

3.3退休歧视

第四章 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4.1经济层面

4.1.1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不发达

4.1.2用人单位效益最大化因素影响

4.2 社会文化层面

4.2.1传统文化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4.2.2 传统文化对女性自身的影响

4.3法律层面

4.3.1 法律规定散乱、粗疏

4.3.2 惩戒力度软弱

4.3.3 法律救济程序不明晰,维权通道狭窄

第五章解决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5.1创新制度,降低用人单位雇佣女性的成本

5.1.1 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5.1.2 推进生育成本社会化

5.2营造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

5.2.1 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5.2.2 加大对女性的教育和培训投入

5.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5.3.1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

5.3.2加大惩戒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5.3.3 打通女性维权通道

5.4女性要自知自立自强

5.4.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4.2积极争取自身权益

5.4.3更新知识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指标。女性就业不仅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对男女平等的实现及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就业市场、参与社会分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女性就业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进步,但同时,歧视现象也逐渐产生,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损害了女性权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劳动力市场平衡以及社会的和谐和公平。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首先,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主要表现在招聘歧视、待遇歧视、退休歧视。具体表现在,无论是企业招聘还是公务员招录都对女性有所排斥和限制;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同工不同酬和职业性别隔离的歧视性对待;退休时女性在退休金和退休待遇方面也遭遇不平等对待。 其次,女性就业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从经济、社会文化、法律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在经济层面,经济发展水平仍不发达导致家务劳动社会化不足,企业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容易歧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层面,传统观念导致用人单位容易歧视女性,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就业时保守被动;在法律层面,法律规定散乱粗疏、惩戒力度软弱、维权通道狭窄导致女性就业没有完备的保障。 最后,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经济层面,通过推进家务劳动和生育成本社会化降低雇佣女性的成本;在社会文化层面,营造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在法律层面,通过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加大惩戒力度、打通女性维权通道来完善法律制度;同时,女性要自知、自立、自强。 本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西方人道主义平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对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希望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做出合理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尹喆;

  •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培智;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劳动经济;
  • 关键词

    女性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