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在向社会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6h】

儿童在向社会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1章文献综述

1.1概念的界定

1.1.1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1.1.2概念之间的关系

1.1.3向社会行为

1.2儿童道德发展的早期研究

1.3儿童的道德判断与向社会行为的关系

1.4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研究进展

1.4.1国外的有关研究

1.4.2国内的有关研究

1.5研究方法评述

1.6研究价值及问题的提出

1.7研究假设

第2章研究设计

2.1被试

2.2研究方法与材料

2.2.1研究方法

2.2.2研究材料

2.3研究程序

2.3.1编制故事

2.3.2被试回答的问题

2.3.3正式访谈

2.3.4转 录

2.4结果分类

第3章研究结果

3.1中性动机情境中儿童的情绪判断与归因

3.1.1中性动机情境中儿童的情绪判断

3.1.2儿童对结果与意图信息的整合能力

3.2向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3.2.1向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

3.2.2向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归因

第4章讨论

4.1儿童对结果与意图匹配关系的整合能力

4.2向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4.2.1向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

4.2.2向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归因

第5章结论

第6章本研究的启示及相关的后继研究

6.1启示

6.2相关的后继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研究共分两部分,均采用个别访谈法.在实验一中,采用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两个中性动机小故事.一个故事是结果发生在意图对象身上,即匹配;另一个故事为,结果发生在另一位非意图接受者身上,即非匹配.故事中包含了结果与意图信息,并让儿童完成情绪判断和归因作业,其目的是考察在中性动机情境中儿童是否能够理解结果与意图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在中性动机情境中4-10岁儿童都已具备了整合结果和意图信息的能力.实验二包括了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利他、分享和助人三个不同的向社会情境,每种情境中主人公所要付出的代价依次降低.实验一保证了儿童在中性动机情境中能够整合结果和意图信息,所以,实验二中的每个故事均包含了结果与意图互相匹配这一信息.儿童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进行判断和归因.其目的是,考察4-10岁儿童在三中不同向社会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