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聊城八角鼓调查研究
【6h】

聊城八角鼓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第1章 聊城八角鼓背景概述

1.1文化背景

1.2历史渊源

1.3分布情况

1.4流传谱系

第2章 聊城八角鼓的艺术特征

2.1唱腔特点

2.1.1曲牌

2.1.2唱词

2.1.3调式、音域、节奏及旋律特点

2.2乐器伴奏

2.2.1乐器介绍

2.2.2.乐器伴奏方法

2.2.3.伴奏形式

2.3演唱特征

2.3.1演唱形式

2.3.2演唱技巧

2.4唱词、道白的方言化

2.5音乐创作的民间性和通俗性

2.6现场演唱、伴奏的即兴性

2.7演出人员、场地的简便性

第3章 聊城八角鼓的功能及价值

3.1功能

3.1.1娱人、育人功能

3.1.2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

3.1.3重要的民间信仰传播方式

3.2价值

3.2.1认识价值

3.2.2社会价值

3.2.3审美价值

第4章 对聊城八角鼓的保护与发展

4.1聊城八角鼓的现状

4.1.1传承人的匮乏

4.1.2曲牌数量的缩减

4.1.3造成现状的原因

4.2保护聊城八角鼓的必要性

4.3保护措施

4.3.1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

4.3.2“学堂”式保护

4.3.3“明星”式保护

4.3.4走文化品牌之路

4.3.5作为经济资源保护

4.4创新中求发展

4.4.1在曲调方面的吸收与借鉴

4.4.2在题材方面的拓展与纳新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清代中叶,北京八角鼓沿运河传入山东聊城,后经艺人们的不断改进,并大量吸收了当地的各种民间表演艺术,同时受当地方言音韵的影响,逐步发展成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聊城八角鼓。聊城八角鼓是研究明清曲牌、曲谱、八角鼓唱词、唱腔的有力佐证,是聊城地区民间曲艺的代表。
   通过调查、分析,概述了聊城八角鼓的生存环境,发展状况,着重从聊城八角鼓的音乐本体出发来具体阐述聊城八角鼓的艺术特色。从八角鼓的发展历程当中进一步探究了聊城八角鼓的社会功能及价值:娱人、育人功能;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重要的民间信仰传播方式及其认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就聊城八角鼓目前的生存状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发展措施;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明星”式保护、“学堂”式保护、走文化品牌之路、作为经济资源保护。同时提出聊城八角鼓走出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吸收与借鉴其它的艺术门类之精华,惟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