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的追求,死的渴望——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Sethe的精神分析解读
【6h】

生的追求,死的渴望——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Sethe的精神分析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Fiction Beloved

1.2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Trauma and Memory

Chapter 2 Memory of Mother

2.1 Loss of Mother's Love

2.2 Deprivation of Milk

2.3 Identity Mark

Chapter 3 Memory of “Sweet Home”

3.1 Animal-like Treatment

3.2 Distortion of Maternal Love

3.3 Physical Scar

Chapter 4 Memory of Beloved

4.1 What Beloved Stands for

4.2 Beloved's Appearing

Chapter 5 Rememory or Disrememory

5.1 Nothing Ever Dies

5.2 Past would Die

Chapter 6 Release from Rememory

6.1 Rememory for Life

6.2 Rememory for Maternity

6.3 Rememory for Selfhood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宠儿》的是托尼莫里森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于1998年获得普利策奖。这部小说不仅揭示了奴隶制对奴隶在肉体的摧残,也反映了奴隶制的罪恶对象黑奴Sethe一样的黑奴的人性和母爱的扭曲。更重要的是,小说告诉我们,虽然奴隶制已经被废除,但是它给黑奴造成的创伤仍然困扰着他们,对于黑人来说,忘记过去,消除历史的创伤异常艰难。只要奴隶制及其流毒还存在,就不会感到任何人性和同情,因为过去的一点一点都会给她带来无尽难言的伤痛。众所周知,小说揭示了奴隶制给女主人公造成的巨大精神伤害,因此精神解读是解读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生来为奴,一生受尽地狱般的折磨和摧残,黑奴们完全失去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这是小说强调的重点。即使在奴隶制被废除之后,奴隶制的阴影,过去的创伤仍然挥之不去,任然找不到作为人而不是牲畜的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在心理上经历并承受的创伤和痛苦的描述,来揭示受压迫受剥削的黑人民族的出路。是忘记过去还是牢记过去,他们何去何从?在很大程度上说,深入记忆是摆脱过去的唯一途径。
   本文分为第一章序言、第二至六章的分析和结论部分。其中:
   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和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章:对于母亲的记忆。
   第三章:记忆“甜蜜之家”。
   第四章:对“宠儿”的记忆。
   第五章:记忆还是重新记忆。
   第六章:从记忆和创伤中解脱。
   结论部分:本文分析了主人公对于历史和痛苦的过去的心理历程,从简单的、“不情愿”记忆到“深度记忆”的转变。对于过去的创伤,不应该简单地记记或忘记,也无法忘记。只有充分的记忆才能在记忆中有选择的忘记,勇敢的面对过去,重建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