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胡适翻译思想研究
【6h】

胡适翻译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现状

1.3全文框架

第2章胡适的翻译实践及翻译主张

2.1胡适的翻译实践

2.1.1诗歌翻译

2.1.2小说翻译

2.1.3戏剧翻译

2.1.4其它翻译活动

2.2胡适的翻译主张

2.2.1翻译难于创作,翻译批评须谨慎

2.2.2用白话文翻译

2.2.3多译西洋名著,作我国范本

2.2.4翻译标准是“信”和“达”的统一

第3章胡适翻译主张与业绩的成因

3.1主体性因素

3.1.1翻译理念和翻译目的

3.1.2文字工具和诗体选择

3.1.3原文选择

3.2社会文化因素

3.2.1社会因素

3.2.2文化因素

3.3赞助人因素

3.3.1报刊杂志与名校

3.3.2学界同仁

3.4译文接受者因素

第4章胡适翻译与创作中表现的矛盾

4.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4.1.1“信”和“达”的统一与“改译”的矛盾

4.1.2“诗体大解放”主张与“五七言”的矛盾

4.1.3翻译批评态度的偏差

4.1.4翻译理论与实践矛盾分析

4.2翻译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4.2.1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表现

4.2.2矛盾分析

4.3诗歌翻译与创作中情感表达的矛盾

4.3.1“理胜于情”与“情胜于理”的矛盾

4.3.2矛盾分析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胡适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倡导了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他在文学、教育、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胡适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政治立场问题,国内对他的研究一度受到影响,当然也就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近年来,对胡适及其翻译的探索逐渐增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对其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分析和研究上。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从胡适翻译主张和翻译实践入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胡适用白话翻译诗歌、小说和戏剧为我国引进了新颖的文学形式,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尽管其译作和创作中存在某些不足,但是他在翻译方面依然成就斐然。其次,探讨胡适翻译主张和业绩的成因,论证除了胡适自身的努力,是当时的各种因素共同成就了胡适,其中包括胡适自身的主体性、社会文化条件、赞助人和译文接受者等方面的因素。最后,论文探索胡适翻译和创作中体现的矛盾。胡适提倡“信”与“达”的结合,但他在翻译实践中却不乏使用“改写”的方法。胡适主张翻译西洋名著输入西方思想,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他始终未脱离中国的传统,骨子里仍是个传统文人。胡适主张诗体的解放,但他后期创作的五七言诗的数量超过了自由体。胡适通过翻译爱情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其创作诗歌却鲜有这一主题。在揭示矛盾的同时,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矛盾的成因。译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译者翻译成就的取得及其局限性,离不开自身的因素,更不会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从社会文化角度关照胡适,分析他成功的原因,探究他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矛盾及其成因,可以更全面的研究作为译者的胡适,为胡适翻译思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