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北方农村称谓语的研究——以坎下村为例
【6h】

中国北方农村称谓语的研究——以坎下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 of Address Forms

2.2 Studies of Address Forms Abroad

2.3 Studies of Address Forms in China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Method

3.3 Subjects

3.4 Instruments

3.5 Data Collection

3.6 Data Analysis

3.7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Categories of the Address Forms in Rural Areas

4.2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Use of Address Forms Inside and Outside a Family

4.3 The Main Patterns of the Address Forms in Rural Areas of North China

4.4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参考文献

AppendixⅠA questionnaire of Address Forms

AppendixⅡA questionnaire of Address Forms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称谓语是一个语言符号,它的使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不仅交际双方的辈分、年龄和社会地位会影响称谓语的使用,而且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社会结构与婚姻制度等诸多社会因素也会制约称谓语的选用。另一方面,称谓语使用的恰当与否会影响双方交际的顺畅与否,因为交际双方可以依赖称谓语的恰当使用来建立、保持、拉近、疏远或中止双方的社会关系。称谓语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的使用能或含蓄或直接地反映出交际双方的身份、职业和角色。从这一点来看,对称谓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然而,相比城市中称谓语的研究,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地对农村称谓语选择了漠然视之。尤其在国内,这种漠然在称谓语研究的严重失衡中可见一斑。2003年我国第一个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在南大成立,他们的研究方向被称作“城市语言调查”。这一举动带动了一批学者致力于对城市称谓语的研究。相比之下,农村称谓语的研究更被冷落。而且,仅有的关于农村称谓语研究的论著也并非无可挑剔。在作者掌握的材料当中,约95%的研究属于非实证研究,且大都靠内省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从而,真实数据的缺少使得相关研究缺乏说服力。因此农村称谓语的研究确实需要更多的努力。
  在布朗与吉尔曼的权势与等同的理论框架之下,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和亲疏远近。那么,该理论能否适用于对农村称呼语的分析呢?农村称谓语里含有什么样的称谓模式?制约农村称谓语被恰当使用于家庭内外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因素是什么?假如上述问题的研究结果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特点,什么原因可以合理解释这些特点呢?
  为了使该研究具有操作性,本文作者选取了一个自然村庄—坎下村,对该村的第二人称称谓代词、亲属称谓语和姓名进行了研究调查。首先,对该村称谓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长期观察,期间与村民进行接触、访谈并记录相关语料;其次,把辈分、年龄、社会地位三个社会因素作为变量制定、发放并回收了问卷;最后,把回收问卷的结果作了数据分析,结合观察记录得来的实际语料对该村称谓语的种类、使用模式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描写。之后,结合该村的历史特点、村民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角度对上述研究结果作了解释。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作者对该村称谓语的使用状况总结如下:在社会交往中,缺失代表权势与礼貌的第二人称称谓代词“您”的使用;职称称谓语多被亲属称谓语和肢体语言取代;较多使用的社交称谓语有名字以及代表等同意义的绰号。透过对该村称谓语的使用现状的研究,本文作者还发现:在称谓语的使用上,相对于从媒体、学校书本上学来的称谓语来说,从上一辈儿继承得来的称谓语在使用频率上更高,在使用效果上显得更亲切;在称谓语的选用上,辈分儿的制约性最大,明显高于年龄、社会地位,仅就后两者作比较,年龄的制约性要大于社会地位。
  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与本论文有关的称谓语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设计及操作过程。第四章描写了研究结果:北方农村称谓语的类别,模式与相关解释。第五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指出其不足,并且对将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