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冀南梨花大鼓的流变及衰落
【6h】

冀南梨花大鼓的流变及衰落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梨花大鼓诞生的时代条件

1.1从时代节点看梨花大鼓产生的时代与历史因由

1.2梨花大鼓诞生的奠基——唐宋元曲艺的发展

1.3梨花大鼓破土而生——明清曲艺大繁荣

第2章 梨花大鼓诞生的地域条件

2.1地域性与艺术的发展关系

2.2地域气候、平原地形、农耕文明影响下的梨花大鼓形态特征

2.3经济、民俗因素影响下的梨花大鼓商业性与民俗性

2.4方言特征因素影响下的梨花大鼓唱词与唱腔特征

2.5燕赵喜戏、善戏传统影响下的受众曲艺欣赏习惯

第3章 梨花大鼓的诞生及第一次流变与发展

3.1梨花大鼓历史名称辨析

3.2梨花大鼓的萌芽、产生与第一次流变

第4章 梨花大鼓的第二次流变与发展

4.1嘉庆至民国时期——第二次流变

4.2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梨花成长现名流

4.3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梨人抗战显风采

4.4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南北两派争相艳

4.5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奈何梨花终开败

4.6 2004年至2012年——喜盼梨花再度开

第5章 梨花大鼓衰落原因探究

5.1从艺术创作、传播角度看梨花大鼓衰落

5.2从艺术作品本体角度看梨花大鼓的衰落

5.3从艺术接受角度看梨花大鼓的衰落

5.4从艺术外部世界角度看梨花大鼓的衰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梨花”这一形象,一直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出现在文人骚客的诗词之中。而在曲坛,也有一个颇有风韵而又芳香满溢的曲种,那就是有着“北方鼓曲艺术鼻祖”之称的梨花大鼓艺术。梨花大鼓以其四百年的发展传承史笑傲北方大鼓界,在冀南乐坛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梨花大鼓这一绵延四百年的民间传统曲艺,作为一种文化记忆,是地方群众乃至整个人类的智慧结晶。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内蕴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2008年,梨花大鼓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国家和社会对其文化艺术形态和地位进行了更深的认识、对其保护和传承采取了更大力度的措施,因为我们愈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梨花大鼓这种艺术形态的保护,而是对寓于其中的文化精神与整个人类智慧血脉的传承。然而,梨花大鼓艺术当前的保护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仅从国内梨花大鼓理论研究的成果来说,唱腔研究论文两篇、艺术特征研究论文一篇、地方编写的梨花大鼓简介性质文章若干。但是,这些内容对于梨花大鼓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及其当前发展现状都未作深层探究,这就限制了对梨花大鼓更深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因此,本文试图以梨花大鼓从古至今的整个发展脉络为基础,通过与梨花大鼓传承人进行直接交流获取一手宝贵资料,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论文,探究梨花大鼓诞生的时代与地域条件、辨析关于梨花大鼓历史名称变革上的几种观点、探究其历史发展渊源、发展中的几次变革及其当前衰落原因,将这些内容归纳为五大章节,以期对梨花大鼓艺术获得更具创新性的见地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