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研究(2011~2013年)
【6h】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研究(2011~2013年)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设计结构

1.5 创新点

第2章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议程设置分析

2.1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议程设置数据分析

2.2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议程设置主题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框架分析

3.1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立场视角建构

3.2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方式分析

3.3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中风险信号呈现

3.4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图片符号分析

3.5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基调分析

3.6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舆论监督方式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改进建议

4.1 建立雾霾天气报道的常态机制

4.2 增加环境新闻绿色深度报道

4.3 灵活表现雾霾主题会议新闻

4.4 充分利用相关网络信息

4.5充分利用环保组织信息及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将环境保护、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公众对环保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亦顺势增长。为了满足市民的知情权,同时增强大众的环境意识,媒体对环境新闻报道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尝试,都市报作为贴近市民生活的一种报纸形态,对大众环境意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燕赵都市报》为目标媒体,从具体的雾霾天气报道文本入手,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三年的《燕赵都市报》雾霾天气报道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不仅在内容上对其进行微观的分析,在宏观的层面也有一个历史的、全局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新闻未来的良好有序发展得出相关结论。新闻实务方面,主要探讨如何做好雾霾天气报道,如何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不过多传播负面信息,消除公众的紧张气氛。舆论监督方面,本文探讨如何更加深入报道雾霾新闻,监督相关政府机关、污染企业,做好持久报道,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事一报、只报道浮于表面的现象。
  在论文主体架构上,首先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对该段时间内的新闻报道进行数据分析,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发生地以及议题选择上对该报雾霾天气报道的趋势和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媒介框架分析方法对政府作为、污染企业、民生和其他空气污染4个框架主题进行梳理和内容分析,对报道视角、消息来源、直接引语、风险信号呈现和舆论监督功能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具体的新闻报道进行详细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