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野荞植物种质资源叶的品质评价及其富GABA叶茶新产品研究
【6h】

大野荞植物种质资源叶的品质评价及其富GABA叶茶新产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文献综述

1.1金荞麦的生物学特性

1.2金荞麦植物资源研究概况及栽培方式

1.3 金荞麦药用及保健价值

1.4 金荞麦的开发及利用前景

1.5 富GABA产品的开发研究

1.6 本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健成分的研究

3. 2营养成分的研究

3.3 保健成分和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3.4 富GABA大野荞叶发酵茶制作工艺方法研究

3.5 富GABA大野荞叶发酵茶品质分析

4. 讨论

4.1 营养与保健成分含量

4.2 营养与保健成分相关性分析

4.3大野荞叶发酵茶的制作方法

4.4 不同生育期对大野荞叶发酵茶品质影响

4.5大野荞叶发酵茶与其不同类型茶的品质分析

4.6大野荞叶发酵茶与大野荞叶绿茶的品质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项目经费支持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来自48个不同地方居群的130多株大野荞(F. megaspartanium)植株为材料,对其叶片的营养品质、保健成分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高黄酮、高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优异材料,培育新品种,并以高黄酮、高GABA大野荞叶为原料探讨金荞叶发酵茶产品的生产工艺,对不同生育期所得叶材料的茶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及其与其他种类茶产品的品质对比分析。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大野荞叶中黄酮和GABA含量的变异: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大野荞居群间、居群内不同植株间的变异程度都很大。大野荞植株叶黄酮含量的变异幅度为7.51-10.61%,总平均值为8.96%。叶GABA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069-0.184%,总平均值为0.101%。贵州和湖北地区的黄酮、GABA含量均相对较高,其中贵州贵阳M1植株叶黄酮、GABA含量均最高,分别达10.16%、0.184%,可应用于荞麦功能产品的研发中作为富GABA叶发酵茶的优质原材料。
  2.大野荞叶中谷胱甘肽、抗坏血酸、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成分含量的变异:不同收集系大野荞植株叶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247~0.351 mg/g,平均值为0.305 mg/g。不同地区的大野荞植株叶谷胱甘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贵州贵阳的M2号含量最高,达0.351mg/g,重庆石柱县的M10-10含量最低,达0.247 mg/g。不同收集系大野荞植株叶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071~0.079mg/g,平均值为0.074mg/g。不同地区的大野荞植株叶抗坏血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贵州贵阳的M1-2含量最高,达0.079mg/g,贵州兴仁M3-7含量最低,达0.071mg/g。不同地区的大野荞植株叶膳食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收集系大野荞植株叶间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42.15~60.77%,平均值为50.13%。其中贵州贵阳的M1号植株含量最高,达60.77%,湖南保靖M10-5植株含量最低,达42.15%。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35.11~49.88%,平均值为42.195%。其中贵州花溪的M8-4植株含量最高,达49.88%,四川康定M4-2植株含量最低,达35.11%。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幅度为3.04~13.32%,平均值为7.933%。其中四川康定的M4-2植株含量最高,达13.32%,重庆石柱县M10-10植株含量最低,达3.04%。不同地区的大野荞植株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收集系大野荞植株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幅度为17.3~35.1 mg/g,平均值为25.196 mg/g。其中四川康定的M4-1植株含量最高,达35.1 mg/g,贵州兴仁的M3-7植株含量最低,达17.3 mg/g。不同收集系大野荞植株叶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幅度为9.22~17.9%,平均值为13.506%。其中四川玉龙勾的M5-2植株含量最高,达17.9%,贵州花溪的M8-4植株含量最低,达9.22%。
  3.大野荞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大野荞植株叶中GABA含量与黄酮含量、谷胱甘肽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1,2=0.718**, r1,3=0.420*,r1,7=0.595**),黄酮含量与谷胱甘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3=0.448*),总膳食纤维含量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5,6=0.853**)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呈负相关(r9,6=-0.394*)。抗坏血酸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4,8=0.404*),而其他指标组合彼此无明显相关性。
  4.生育期试验:对不同生育期大野荞叶的品质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生育期大野荞植株叶营养品质和保健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以现蕾期为最佳的采茶生育期,此时叶黄酮含量和GABA含量都达到最高。
  5.大野荞叶茶发酵工艺:大野荞植株叶发酵茶生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揉捻90min、萎凋叶含水率65%、发酵温度30℃、发酵29h。通过最佳生产工艺制作得到的大野荞植株叶发酵茶不仅条索紧卷、色泽乌润、汤色鲜丽、味道鲜爽,其综合品质也明显高于大野荞植株叶绿茶。
  6.大野荞植株叶发酵茶与不同种类茶的品质对比分析:对祁门红茶、普洱茶、都匀毛尖茶、荞麦全株茶、荞麦种粒茶、荞麦种胚茶、大野荞叶发酵茶的GABA、黄酮、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品种茶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茶GABA、黄酮、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为大野荞植株叶发酵茶。
  7.大野荞植株叶发酵茶各指标的相关分析: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GABA、谷胱甘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1,9=0.961*,r3,9=0.982*),抗坏血酸含量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4,7=0.962*,r4,8=0.983*),抗坏血酸含量与总膳食纤维含量呈负相关(r4,5=-0.970*),总膳食纤维含量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5,7=-0.976*, r5,8=-0.953*),而其他指标组合彼此间无明显相关性。
  8.完善地评价了大野荞植株叶发酵茶的品质。发现它的γ-氨基丁酸、黄酮、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糖、赖氨酸、亮氨酸、维生素B5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常规茶产品和荞麦茶产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