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6h】

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中英文词汇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病例选择

2.1诊断标准

2.2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依据

2.3纳入标准

2.4排除标准

2.5中止或撤出的病例标准

3对照方法及依据

4治疗过程

4.1器械准备

4.2实施方法

5疗效评价指标与方法

5.1疗效评价指标

5.2疗效判定标准

6安全性评价指标与方法

6.1安全性评价指标

6.2安全性评价标准

6.3不良事件观察

7统计分析

7.1数据管理

7.2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7.3统计分析计划

结果

1受试人群分析

1.1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1.2脱落、剔除病例情况

2研究结果

2.1可比性分析

2.2有效性分析

2.3安全性分析

2.4卫生经济学指标

讨论

1股骨转子部解剖及骨折特点

2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现状

2.1动力髋螺钉

2.2Gamma钉

2.3股骨近端髓内钉

2.4手法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

2.5人工假体置换

3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治疗现状

4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5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6存在的问题

6.1针道感染的认识与处理

6.2固定针松动、移位

6.3内翻及短缩畸形

6.4膝关节活动受限

6.5硬件设施条件的局限

7导师学术思想

7.1手法治疗与器具固定相辅相成

7.2整体辨证与药物治疗

7.3筋骨并重与功能疗法

8创新点

8.1可靠复位与固定

8.2有效对抗髋内翻

8.3调节方便

9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标准操作和规程,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16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且不在排除标准之内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病人行经皮穿针改良起重机架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疼痛、跛行、行走辅助、髋关节受限及肢体短缩、活动范围、行走距离、上下楼梯情况、活动水平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结果:(1)两组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后12周自身比较,经t检验,ITT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ITT分析与PP分析一致。组间比较,经协方差分析,ITT分析,12周末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95%可信区间分析,两组差值的95%可信区间包括0,两组疗效无差异;经协方差分析,PP分析,12周末两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95%可信区间分析,两组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不包括0,且LSMean>-0,对照组疗效优于试验组。(2)两组各单项指标治疗后12周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跛行情况、行走距离、上下楼情况、髋关节受限及肢体短缩、活动水平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一致;组间负重时疼痛情况、活动范围、行走辅助比较,P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优于试验组。(3)两组各单项指标治疗后24周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跛行情况、行走距离、行走辅助、上下楼梯情况、髋关节受限及肢体短缩、活动水平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一致;组间负重时疼痛情况、活动范围比较,P均<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症状体征总分治疗后24周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组间比较,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8.63±10.76,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3.65±10.3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ITT分析与PP分析一致。 结论: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可达到有效复位牢靠固定、早期活动的目的,明显改善病情及症状体征总分;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免除二次手术之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并可有效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发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