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抑郁易感大学生不同情绪刺激下的接纳-排斥认知偏向研究
【6h】

抑郁易感大学生不同情绪刺激下的接纳-排斥认知偏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1抑郁及抑郁易感性

1.1 抑郁的概念及历史

1.2 抑郁的测量

1.3 抑郁易感性的概念及历史

1.4 抑郁易感性的测量

1.5 研究现状

2 认知偏向

2.1 认知偏向概述

2.2 认知偏向常用研究范式

2.2.1 情绪Stroop范式

2.2.2 线索-靶子范式

2.2.3 Go/No-go范式

2.3 抑郁者的认知偏向

3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3.1 ERP的应用

3.2 抑郁事件相关电位

4 问题提出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4.3 研究假设

5 大学生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2.1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5.2.2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量表

5.2.3拒绝敏感性量表

5.2.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5.3 统计方法

5.4 结果

5.4.1 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5.4.2 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

5.4.2.1 大学生抑郁水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5.4.2.2 大学生抑郁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4.2.3 大学生不同抑郁水平的各因素特点

5.5 讨论

5.5.1 大学生的抑郁特点

5.5.2 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6 抑郁易感大学生接纳-排斥认知偏向的实验研究

6.1 研究对象

6.2 研究材料

6.3 研究程序

6.3.1 行为学研究

6.3.2 ERP研究

6.4 统计方法

6.5 结果

6.5.1 被试基本情况

6.5.2 两组被试的正确率

6.5.3 两组被试的反应时

6.5.4 两组被试的ERP数据

6.5.4.1 P1成分

6.5.4.2 P2成分

6.5.4.3 P3成分

6.6 讨论

6.6.1 行为学结果

6.6.2 ERP结果

7 总讨论

7.1 大学生的抑郁特点及影响因素

7.1.1 抑郁特点

7.1.2 影响因素

7.2 抑郁易感大学生接纳-排斥认知偏向的实验研究

8 结论

9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的人数达到1.5亿。而且,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折期,在这种背景下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抑郁症的年患病率为5%-10%,其中约10%-25%选择自杀,此外愈后的复发率高达30%-40%。 抑郁个体对归属需要更强烈,对他人的排斥也具有更高的感受性。以往与抑郁相关的研究主要将他人排斥作为应激事件加以考察,而忽略了个体对他人排斥与接纳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抑郁易感个体往往会从言谈举止去感知判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大学生存在“集体抑郁”现象,就源于他们的“被排斥感”。因而探讨抑郁易感大学生对他人接纳与排斥认知的心理机制,对深入地了解抑郁易感认知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量表、拒绝敏感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方法,对大学生抑郁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以抑郁易感组和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实验(Go/No-go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对抑郁易感个体不同情绪刺激条件下的情绪认知特点及大脑激活特点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果: 1.大学生群体中女性学生(X2=4.781,p=0.000)、独生子女学生(X2=4.904,p=0.027)、城镇生源学生(X2=4.065,p=0.045)发生率高,抑郁得分高。 2.拒绝敏感性(r=0.400,p<0.01)、负性认知加工偏向(r=0.475,p<0.01)、领悟社会支持(r=-0.281,p<0.01)对抑郁影响较大。 3.抑郁易感个体对排斥面孔的过分关注影响之后的情绪刺激判断;对中性面孔和接纳面孔知觉加工不准确,存在快感缺失现象;对排斥 刺激存在明显的加工易化。ERP波形特点为抑郁易感组对排斥词汇的P1波幅增大,对面孔性质与词汇性质相互冲突的No-go任务P2波幅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对Go任务的P3波幅显著大于No-go任务,接纳面孔启动的任务P3波幅大于排斥面孔,对中性词汇的反应波幅大于其他性质词汇,脑电成分平均幅度从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P1/P2/P3)都普遍小于正常对照组。 综上得出结论: (1)抑郁易感大学生存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拒绝更加敏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较弱。 (2)抑郁易感大学生在早期情绪面孔识别、词汇情绪判断和晚期高级认知加工方面与正常大学生存在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