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及其音乐研究
【6h】

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及其音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绪 论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主要研究方法

织金县苗族及其“跳花坡”文化背景

1.1 织金县苗族概况

1.1.1地理环境

1.1.2历史沿革

1.1.3五大支系概述

1.1.4民间工艺与民间习俗

1.2 织金县苗族“跳花坡”及其来历

1.2.1邬家山寻亲传说

1.2.2化垮虎跳岩传说

1.2.3青山跳花传说

“跳花坡”民俗的仪式程序及其文化表达

2.1“跳花坡”民俗的仪式程序

2.1.1选花树

2.1.2祭花树

2.1.3栽花树

2.2 “跳花坡”的文化表达

2.2.1生殖崇拜

2.2.2跳花为媒

2.2.3娱乐交际

3.1民歌

3.1.1情歌

3.1.2叙事歌

3.2 传统器乐

3.2.1芦笙

3.2.2口弦

3.3“跳花坡”民俗与音乐的关系

3.3.1民俗滋生音乐

3.3.2音乐丰富民俗

第四章“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4.1 “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多元文本建构

4.1.1文献文本

4.1.2口头文本

4.1.3器物文本

4.1.4现场文本

4.2 “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4.2.1“历史记忆”重现

4.2.2族群“文化认同”

4.3“跳花坡”民俗及音乐的当代变迁

4.3.1传统与当代互融

4.3.2仪式过程的由繁而简

4.3.3婚恋观念的转变

4.3.4其他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这山喊,那山应》

附录2:

附录3:

展开▼

摘要

“跳花坡”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北一带,是苗族历史最悠久的民俗节日之一,深受广大苗族同胞喜爱。苗族支系繁多,织金县苗族主要以五大支系为主,因支系的不同在服饰着装上也有所不同,语言上也有一定差异,但“跳花坡”的习俗却是一致的。本文以黔西北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为研究对象,切实深入田野考察,运用民族音乐学与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探讨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文化及丰富的音乐内容。 绪论主要对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现状以及特色、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第一章,主要介绍织金县苗族及“跳花坡”民俗的文化背景。第二章,从选花树、祭花树、栽花树、跳花、送花树五个步骤阐述“跳花坡”民俗的仪式程序;从跳花折射出的生殖崇拜、以跳花为媒的婚恋民俗、娱乐交际三个方面对“跳花坡”民俗进行文化阐释。第三章,立足于“跳花坡”民俗文化与音乐本体,对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中的音乐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并阐述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与音乐之间的渊源关系。第四章,运用历时与共时的时空观,分析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变迁,主要从文献、口头、器物、现场四个方面寻找“跳花坡”民俗与音乐的多元历史文本;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两个维度探索“跳花坡”民俗与音乐的历时发展;从传统与当代互融、仪式程序的由繁而简、婚恋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来分析“跳花坡”民俗与音乐的共时变迁。本文运用多重视角全方位探究了织金县苗族“跳花坡”民俗及其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著录项

  • 作者

    刘丽娜;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艺术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经济;
  • 关键词

    织金县; 苗族; 民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