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宪政的文化之维——兼论如何提高公民的宪政意识
【6h】

中国宪政的文化之维——兼论如何提高公民的宪政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文化与宪政文化

二、公民宪政意识的概念、内容及阶级属性

(一)、公民宪政意识的概念

(二)、公民宪政意识的内容

(三)、公民宪政意识的阶级属性

三、中国宪政文化的变革主流

四、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中国宪政文化的要素分析

一、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一)、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主流地位

(二)、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价值内涵

(三)、传统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模式向现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模式的转换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尊儒为表,法道互补”的真实内核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权力本位性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特征

三、西方宪政文化

(一)、对个人权利的诉求,使人民主权与基本人权原则得以生成

(二)、政治权力的多元,使分权与制衡原则的产生成为必然

(三)、对法律至上的信仰,使法治原则得以生成

(四)、契约底蕴使宪政制度的建构成为可能

第三部分中国当代宪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及路径

一、提高公民宪政意识的核心地位及其意义

二、制约公民宪政意识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超验性的宗教信念的缺失

(二)、自由、权利意识的缺失

(三)、个人与集团的对峙意识的缺失

(四)、实行宪政的政治习惯的缺失

(五)、“尊儒为表,法道互补”下的人生态度对宪政理念的文化抵抗

三、提高公民宪政意识的具体模式分析

(一)、完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加强宪政观念的传播

(二)、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宪政意识的生成奠定利益引导机制

(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公民宪政意识的生成提供制度引导及政治实践机制

(四)、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承认并培育市民社会,为公民宪政意识的生成提供社会环境及社会实践

(五)、提高教育尤其是公民教育水平,为公民宪政意识的生成提供相应的文化素质保障

(六)、发挥公正立法和执法对公民宪政意识生成的现实导引作用

(七)、制度建设与文化改良齐头并进

第四部分结论:以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为指导,以提高公民宪政意识为核心,兼收并蓄地推进中国的宪政文化建设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展开▼

摘要

宪政是民主政治,决定于经济基础,同时又根植于它的文化土壤,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宪政建设也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文化事业。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论证中国宪政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成长及发展、西方宪政文化东渐、渗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转型变革的历史规律。从观念层面对宪政文化和公民宪政意识的概念、范围和功能进行分析,得出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宪政文化的缺失和公民宪政意识落后的结论。并拓展了宪政文化的研究范围,认为传统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在西方宪政文化的影响下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宪政的多元文化背景,它们共同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在对中国宪政文化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五个方面的原因制约了我国公民宪政意识的提高,即:超验性的宗教信念的缺失、自由和权利意识的缺失、个人与集团的对峙意识的缺失、实行宪政的政治习惯的缺失和“尊儒为表,法道互补”下的人生态度对宪政理念的文化抵抗。进而提出以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为指导,以提高公民宪政意识为核心,兼收并蓄地推进中国的宪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