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稻Dicer-Like5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6h】

水稻Dicer-Like5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 水稻突变体的获得途径

1. 2 水稻育种的主要方向

1. 3 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1. 4 植物花发育研究概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2. 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 1 DC L5突变体的田间农艺性状调查

3. 2 DC L5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3. 3 DC L5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 1 实验结论

4. 2 生殖障碍突变体的保存方法

4. 3 遗传分析在基因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4. 4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及其应注意问题

4. 5 DC L5突变体基因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6 DC L5突变体研究意义

4. 7 下一步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实验在对水稻品种001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导后,在其后代中出现DCL5突变体植株。该植株表现为外稃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为芒状,与DCL4相似,但是与DCL4不相同的是DCL5外稃下部卷曲成回形针;各轮花器官发育退化,雄蕊发育不良,不能正常结实。这种现象不能完全由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来解释,也不能由DCL4 siRNA来解释。
  为了确定该突变性状的遗传学规律,将DC L5突变体与大粒香进行了正反杂交,在F1代中,发现后代植株均表现为野生型性状,说明该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在F2代群体中出现了性状的分离,且野生型植株与DCL5突变型植株的分离比率经卡方检验,符合孟德尔3:1的隐性单基因遗传规律,由此表明DCL5突变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DCL5基因定位群体来源于DCL5突变杂合体×大粒香,基因定位采用的是SSR分子标记。先用400对分子标记分析亲本大粒香与DCL5突变植株之间的多态性,有22对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再用22对多态性的引物与10个正常单株,10个突变单株作连锁验证,与目标位点连锁的引物用于分析定位群体中的DC L5突变植株,作进一步验证。初步定位目的基因从F2分离群体中获得144株突变单株,将目的基因定位在第三染色体短臂上,SSR分子标记RM6266位于目的基因下部,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7.7cM。精细定位群体来自DCL5突变杂合体×大粒香的自交群体,共获得1999株DCL5突变单株,SSR分子标记RM15316、RM5488与RM6266位于目的基因同一侧,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cM、1.4c M。SSR分子标记RM15280位于目的基因另一侧,与目的基因遗传距离为0.2cM。RM15293可能为该基因内标记,遗传距离为0.0c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