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猪伪狂犬病毒贵州株的分离鉴定及gB/gE/TK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6h】

猪伪狂犬病毒贵州株的分离鉴定及gB/gE/TK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伪狂犬病毒概述

1.1 伪狂犬病毒简介

1.2 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1.3 伪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3.1 基因组结构

1.3.2 基因的功能

1.4 致病机理

2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2.1 临床诊断

2.2 传统诊断方法

2.2.1 病原学诊断

2.2.2 病毒粒子的形态观察

2.2.3 动物接种实验

2.3 血清学诊断方法

2.3.1 血清中和实验(SNT)

2.3.2 乳胶凝集实验(LAT)

2.3.3 免疫荧光技术(IF)

2.3.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3.5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实验(RPHA/RPHI)

2.4 分子生物学诊断

2.4.1 聚合酶联反应技术(PCR)

2.4.2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3 伪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3.1 PR传统疫苗

3.1.1 灭活疫苗

3.1.2 弱毒疫苗

3.2 基因工程疫苗

3.2.1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3.2.2 核酸疫苗

3.2.3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4 PRV国内流行毒株gB/gE/TK基因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伪狂犬病病毒T4贵州株的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病料、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1 50×TAE

1.4.2 1%琼脂糖凝胶电泳液

1.4.3 无钙镁水(CMF)

1.4.4 含10% FBS细胞营养液

1.4.5 含2% FBS细胞维持液

1.4.6 含20% FBS细胞冻存液液

1.5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病料的处理

2.2 疑似病例的PCR检测

2.2.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2 病毒核酸PCR扩增

2.3 病毒的分离培养

2.3.1 细胞的复苏

2.3.2 病毒的分离培养

2.4 病毒的效价的测定

2.5 家兔感染实验

2.6 病毒的形态观察

2.7 病毒核酸序列的鉴定

2.7.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7.2 病毒核酸PCR扩增

3 结果与分析

3.1 疑似病例的PCR检测结果

3.2 病毒的分离培养结果

3.3 病毒效价的测定结果

3.4 家兔感染实验结果

3.5 病毒的形态观察

3.6 病毒核酸序列的鉴定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猪伪狂犬病毒贵州株gB/gE/TK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载体及宿主菌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3.1 EDTA(250 mM)

1.3.2 0.15M PBS(PH7.4)

1.3.3 LB液体培养基

1.3.4 LB琼脂培养基

1.3.5 50×TAE

1.3.6 1%琼脂糖凝胶电泳液

1.3.7 Amp贮存液(200mg/mL)

1.3.8 细菌保存液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DNA的提取

2.3 病毒核酸的PCR扩增

2.4 目的基因的回收纯化

2.5 目的基因与pMD19-T载体的连接

2.6 重组质粒的转化

2.7 菌落PCR

2.8 重组质粒的抽提

2.9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10 重组质粒的DNA序列测定

3 结果

3.1 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

3.2 菌落PCR结果

3.3 重组克隆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3.4 序列测定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PRV-T4分离株gB/gE/T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

1.1 生物信息在线分析网站

1.2 生物信息分析软件

2 实验方法

2.1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2.2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核苷酸遗传进化树分析

2.3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2.4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基因编码蛋白质基本特征分析

2.5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2.6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蛋白质三级级结构预测

3 结果分析

3.1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3.1.1 gB/gE/TK 基因序列整理

3.1.2 PRV-T4分离株gB/gE/TK 基因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变异情况

3.1.3 PRV-T4 分离株 gB/gE/TK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3.2 PRV-T4 分离株 gB/gE/TK基因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树分析

3.3 PRV-T4 分离株 gB/gE/TK基因编码蛋白质基本特征分析

3.4 PRV-T4 分离株 gB/gE/TK基因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3.5 PRV-T4 分离株 gB/gE/TK基因编码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4 讨论

5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附 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

附 录二 本文用到的部分英文缩写及含义说明

展开▼

摘要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母猪主要出现繁殖障碍,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种公猪出现精液带毒;仔猪出现神经症状,直至死亡。近 30 年来我国广泛应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使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 2011 年底我国再次出现猪伪狂犬病的爆发流行,有的地方发生了流行毒株的变异,使我国的养猪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本研究通过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哺乳仔猪病料,经 PCR 检测确定为PRV感染后分离伪狂犬病病毒,通过细胞培养、电镜观察形态结构、TCID50测定、易感动物接种实验成功分离PRV贵州株,经并分别对分离毒株的 gB/gE/TK 基因进行克隆与基因分子特征分析,以期为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理论依据。 1.伪狂犬病病毒T4贵州株的分离鉴定 通过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的哺乳仔猪,对病料进行相关处理后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通过细胞培养、电镜观察形态结构、TCID50测定、易感动物接种实验和以及病毒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 Vero 细胞,盲传到第 4 代的时候,在接毒后 60 h 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传到第 6 代的时候出现稳定的 CPE;电镜观察发现分离毒株具有疱疹病毒共同形态特征,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或圆形,细胞核内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的包涵体,直径约为120~150 nm,胞浆内和胞核内有囊膜的成熟的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50~180 nm;将第 6 代病毒液接种到家兔后,实验组的 2 只家兔在接种病毒后 52 h 出现明显的瘙痒症状,最终死亡;PC R产物测序结果对比为 PRV。本实验成功分离一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 PRV-T4 分离株,测得其 TCID50为 10-6.24/100μL,与本实验室郝飞等 2013 年分离的 Guizhou-DY株 TCID50(10-9.71/100μL)(郝飞等,2013)、曾智勇等 2011 年分离的 GZ-Z1 株 TCID50为(10-7.26/100μL)(曾智勇等,2011)相比,本次分离的 PRV-T4 分离株 TCID50更低。该分离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 2.PRV-T4分离株gB/gE/TK基因克隆及测序 实验以 PRV-T4 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设计 3 对特异性引物,分别用 LA-Taq 酶扩增 gB、gE 和 TK 基因的全基因,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 1 min,62℃(gB 基因)/55℃(gE/TK 基因)退火 1 min,72℃ 延伸 45 s,共 35 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温。反应结束后取 5μL PCR产物进行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将剩下的 45μL 产物进行胶回收纯化后克隆到 pMD19-T 载体上,并转化至 DH5α 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菌落PCR鉴定阳性菌落后在含 Amp 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增菌培养,抽提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BamHⅠ/EcoRⅠ 双酶切鉴定,电泳检测得到与预期相符的一大一小的两个条带,将阳性质粒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为:gB 基因2 751 bp,gE 基因1 737 bp,TK 基因 938 bp,与预期结果相符,表明克隆成功,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19-T4-gB、pMD19-T4-gE 和pMD19-T4-TK。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 PRV-T4 分离株 gB/gE/TK 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3.PRV-T4分离株gB/gE/T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别将克隆并测序成功的 PRV-T4 分离株的 gB/gE/TK 基因序列,利用生物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分离得到的 PRV-T4 分离株与国内经典毒株Bartha 株、La 株、Fa 株相比,gB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本实验分离的 PRV-T4 分离株在 gB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第 395 位、第 562 位、第 739位均无氨基酸的变化;与国内经典毒株 Ea 株、Yangsan 株、GDSH 株 gE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gE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第 48 位、第 496 位、第 498 位均有 1 个天冬氨酸 (Asp D)的插入;与国内经典毒株 Bartha 株、La 株、Fa 株、MinA 株,本实验分离的 PRV-T4 分离株在 TK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第 16 位、第 129 位、第 215位和第 284 位均没有发生相关的突变。PRV-T4 分离株的 gB/gE/TK 基因 G+C 含量分别为 71.03%、74.09% 和 74.40%,均含有丰富的二级结构,且亲水性氨基酸均匀分布于整条肽链,且与疏水性氨基酸数量差异不明显,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分离得到的 PRV 为变异株。推测可能由于近年来贵州省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跨区引种导致猪群流动性增加导致。该研究对我省预防、控制及净化PR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