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宋“悲田院”思想与实践研究
【6h】

唐宋“悲田院”思想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详细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悲田院”相关思想的来源

第一节 佛教典籍中的悲田与福田思想

一、敬田、恩田、悲田

二、心地为田播慈悲种

三、慈能与乐

四、悲能拔苦

第二节 现实社会中的来源

一、佛教自身的发展

二、现实社会背景

第二章 唐宋时期“悲田院”思想的相关实践

第一节 救济生老病死苦的“悲田院”相关实践

一、布施悲敬二田

二、收管乞丐流民

三、救济老疾孤穷

四、惠养鳏寡孤独

第二节 血缘纽带社会中的佛教慈善

第三节 唐宋时期慈善机构的运作机制

第三章 “悲田院”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血亲之仁与大慈大悲

第二节 悲田之于世俗社会:俗众的悲田

一、悲田养病

二、救助贫苦

第三节 悲田传统与佛教慈善的现代转型

一、NGO形式

二、培养人才

三、创新经营

四、医疗养老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便渐渐融入到这片土地的世俗生活中。在这过程中,它不仅为信徒的解脱带来了依靠,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对于社会民众的慈善救助事业中去。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佛教机构自发的完成了各种各样零星、孤立却行之有效的慈善案例之后,作为对儒家社会血亲之仁的补充,国家将血亲之外的社会慈善救助任务逐渐交到了佛教机构的手上,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小具规模的佛教慈善机构——“悲田院”。而这便是本文所注目的地方:唐宋时期,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以“悲田院”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佛教慈善救助事业的实践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而且,在一个以儒家伦理为羁绊的社会里,佛教所谓“众生平等”的伦理观,又如何在安顿世俗人心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呢?综合来看,本文主要着眼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梳理了“悲田院”思想的实践在佛教教义中的理论来源及现实社会根源;其次,本文对在唐宋的历史时期中,在以悲田院为突出的佛教慈善机构中,对其发挥的社会功能、相关的实践方式以及其运作机制进行了一个概括。再次,就是在史实材料上,唐宋时期的佛教慈善救助事业的进行与传统的儒家伦理下的社会,“悲田院”思想与实践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最后,本文试图从前文的分析中,从佛教的慈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益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论点,愿有功于当下慈善事业的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王娟;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宗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同兵;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唐宋; 思想;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7:5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