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胸段骨结核行前入路病灶清除及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6h】

颈胸段骨结核行前入路病灶清除及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个人简历

目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胸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和评价颈胸段骨结核行前方入路清除结核病灶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标准右前方入路并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清除结核病灶后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的颈胸段结核病患者14例,其中女性患者1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23~60岁,中位年龄43岁;病史2个月~4年,平均8个月。患者术前X线片、CT、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C6-C75例,C7-T15例,C7-T21例,C7-T31例,T1-T31例,T2-T31例。颈胸段后凸 Cobb角18°~42°,平均25°。脊髓损伤Frankel C级1例,D级10例,E级3例。手术之后的复查我们选择X片定期检查,主要了解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进行椎间植骨后的融合情况,对于脊髓的恢复情况我们主要采用Frankel测定,临床症状采用VAS评分。
  结果:手术过程均成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我们组织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无漏访。所选病例13例,术后结核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沉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未见结核复发、术后感染、内固定变形等并发症。X光片复查术后3~6个月均提示内固定位置正常,椎间植骨骨性愈合,末次随访(12-48月)Cobb角11°~16°,平均12°。VAS评分评分术前(8.2±1.5)分,末次随访降至(1.6±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1例术前因结核病灶浸润压迫导致脊髓功能为C级,末次随访脊髓功能恢复稍差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末次随访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后我们发现Frankel等级明显较前提高(约提高1.30级),D级1例,E级13例。
  结论:前方入路清除术对于治疗颈胸段骨结核,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术后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缓解脊髓受压症状,有显著的椎管减压效果,进行自体髂骨植骨,不良反应少,非常利于愈合,并发症少,因此,前方入路清除结核病灶后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对于治疗颈胸段骨结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于临床广泛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