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龈沟液中IL-17含量变化与正畸牙根吸收的相关性研究
【6h】

大鼠龈沟液中IL-17含量变化与正畸牙根吸收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个人简历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模型的建立

1.2 龈沟液的采集和检测

1.3 外周血的采集和检测

1.4 组织标本的制备

1.5 组织学(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1.6 IL-17、RANKL、OPG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

1.7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

1.8统计学方法

2.结 果

2.1 成功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2.2 龈沟液检测结果

2.3 外周血血清中IL-17含量检测结果

2.4 HE染色观察结果

2.5 IHC染色观察结果

2.6 TRAP染色观察结果

2.7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 论

3.1 大鼠正畸诱导牙根吸收模型的建立

3.2 大鼠龈沟液的采集和检测方法

3.3 加力前后大鼠正畸牙龈沟液的变化趋势

3.4 加力前后大鼠外周血血清IL-17含量的变化趋势

3.5 IL-17在牙槽骨和牙根吸收中的作用

3.6 龈沟液IL-17的含量变化与牙根吸收的关系

4. 结 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龈沟液在正畸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临床病例报告

病例 1

病例 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力值下的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研究不同时间点大鼠加力牙压力侧龈沟液和外周血血清中IL-17的含量在加力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观察加力牙压力侧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变化;检测牙周组织中IL-17、RANKL、OPG和破骨细胞数目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探讨龈沟液中IL-17含量变化与牙根吸收相关指标的关系,以判断通过检测龈沟液中IL-17含量变化来警示正畸相关炎性牙根吸收发生的实际可行性。
  方法:选取65只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0g力组、20g力组、60g力组各20只,空白组5只,其中前3组均安装NiTi拉簧装置,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取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加力开始后,装置(0g、20g、60g)组分别于1d,3d,5d,7d,14d各处死大鼠4只,空白组每次处死1只,模拟不同时间点轻、重力引起牙根吸收的情况。每只大鼠均在加力前(装置前)、加力结束(拆除装置后、处死前)共取两次实验牙的近中龈沟液和外周血血清,ELISA法定量检测龈沟液和血清中IL-17含量的前后变化。HE染色观察实验牙压力侧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实验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IL-17、RANKL和OPG的表达变化,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TRAP染色计数实验牙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果:
  (1)成功建立不同力值下的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2)大鼠正畸牙压力侧龈沟液和外周血血清中,均检测到IL-17的表达;不同实验组中,第3、5、7、14天的龈沟液和血清IL-17含量前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力值越大,IL-17的含量增幅均越大。(3)在20g力组中,龈沟液和外周血IL-17的阳性表达分别在第3、5天最明显,在60g力组中,龈沟液和外周血IL-17的阳性表达分别在第5、7天最明显;加力前后龈沟液与外周血血清IL-17的变化量呈中度相关关系(P<0.05)。
  (4)20g力值下,牙移动压力侧只有牙槽骨发生吸收改建而未发生牙根吸收;60g力值下,不仅牙槽骨发生了吸收,牙根表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5)牙周组织IL-17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RANKL/OPG的比值和破骨细胞数目的改变均呈高度相关关系,三者在20g力组中均在第3天表达最高,在60g力组中均在第5天表达最高,此时破骨现象最明显(P<0.05)。
  (6)加力前后龈沟液IL-17的变化量与牙周组织的IL-17、RANKL/OPG的比值和破骨细胞数目变化呈高度相关关系(P<0.05),当牙周组织改建和牙根吸收相关指标变化时,龈沟液IL-17含量出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压力侧牙周组织IL-17增多,上调RANKL的表达,OPG相应下降,随之RANKL/OPG比值上升,促进破骨细胞增多,牙槽骨及牙根的吸收继而发生;深部牙周组织中IL-17浓度变化可在龈沟液中表达出来,检测龈沟液中IL-17的含量变化可有效预测深部牙周组织中IL-17变化,进而初步判断正畸力下牙槽骨和牙根的吸收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