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6h】

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 动态血糖监测可以作为判定 T2DM 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

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三组受试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 三组受试者病史的比较

4 三组受试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5 三组受试者慢性并发症的比较

6 三组受试者的血糖漂移结果分析

7 CGMS 观测血糖值与静脉抽血血糖值的相关性

讨论

1 病因病机及证型理论的研究

2 导师学术思想

3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准确地呈现血糖波动情况

4 分析所得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语

附录2:病例报告表

附录:3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附录 4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动态血糖变化规律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一些特殊 T2DM病友的血糖变化特点,为 T2DM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依据,为运用中医理论控制血糖波动和减缓 T2DM的进程及慢性并发症发展找准切入点。为探索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又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T2DM诊断及治疗的新思路提供参考,为“时间治疗学”在 T2DM的中研究奠定基础,冀希望对 T2DM在中医病因学、预防学以及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产生重要意义。
  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拟定的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T2DM的诊断标准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拟定的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的消渴病分型,制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将纳入6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动态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病史、并发症等进行评价,分析这些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尤其重点分析动态血糖波动评价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结果:①三组受试者病史的比较:痰(湿)热互结组较气阴两虚组患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高(p<0.05),其余各组受试者基础病史间无明显差异(p>0.05);
  ②三组受试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三组受试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静脉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热互结组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
  ③三组受试者慢性并发症的比较:三组受试者患糖尿病肾脏病变相比较,气阴两虚组>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三组受试者中热盛伤津组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显多于痰(湿)热互结组(p均<0.05);痰(湿)热互结组患糖尿病神经病变多于热盛伤津组;三组受试者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比较,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
  ④全天血糖波动趋势:受试者的平均血糖值在一天(24h)内约1/4时间处于高水平(>11.1mmol/L);夜间3Am左右及三餐前是患者24h血糖相对较低的时段;三组患者血糖达峰值的时间不同,热盛伤津组多在餐后1小时到达峰值,其余两组均在餐后2小时到达峰值;
  ⑤三组受试者24h平均血糖互相比较,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
  ⑥三组受试者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有明显差异,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p<0.01)。三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漂移次数(NGE)、早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早餐PPGE)、晚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晚餐PPGE)相比,热盛伤津组>痰(湿)热互结组>气阴两虚组(p均<0.05);
  ⑦三组受试者高血糖水平所占全天时间的百分比(PT11.1)相比,痰(湿)热互结组高于其他两组,且与气阴两虚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三组受试者低血糖水平所占全天时间的百分比(PT3.9)相比,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痰(湿)热互结组(p<0.01);
  ⑧该研究中CGMS系统所测组织间液葡萄糖值与静脉抽血血糖值呈正相关;
  ⑨由于观察时间和样本量的限制,一些特殊人群(如:脆性糖尿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未发现,且暂不能进行2天血糖情况之间的对比。
  结论:①受试者的平均血糖值在一天(24h)内约1/4时间处于高水平(>11.1mmol/L)。夜间3Am左右及三餐前是患者24h血糖相对较低的时段。说明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全面的监测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
  ②三组间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有明显差异,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p<0.01);说明 T2DM血糖动态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动态血糖监测可以为 T2DM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依据。
  ③以上结论为基于运用中医药控制血糖波动的研究提供临床试验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