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喉内收肌与外展肌相关形态学及肌糖原含量的比较
【6h】

喉内收肌与外展肌相关形态学及肌糖原含量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摘要

前言

一、环杓侧肌、环杓后肌解剖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论文二、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论文三、环杓侧肌、环杓后肌超显微结构及糖原含量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喉内肌形态学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喉腔,喉内肌的正常收缩是保证喉各项功能的基础。喉的发音、呼吸等生理功能与喉内肌关系密切。喉返神经损伤类疾病具备极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在这些机制中喉内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5例男性尸体、13例病人喉内缩肌、喉外展肌进行解剖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显微结构及糖原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形态定量学方法做比较分析,为后续研究和探讨喉肌疾病病因学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1、5例国人成年头颈部标本,采用10%甲醛溶液防腐固定,解剖尸体喉腔环杓侧肌、环杓后肌,观察并记录其起止与形态,测量其体积参数。同时采用单反照相机(佳能600D)及微距镜头(佳能18-55ISII镜头)于专业的静物摄影台上拍摄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的标本图像。
  2、喉内收肌取自环杓侧肌,外展肌取自环杓后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13例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Ⅰ型、Ⅱ型肌纤维,显微镜下摄像,采用ImagePro Plus6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两组肌肉各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应用HE染色技术观察13例同一标本来源环杓后肌、环杓侧肌肌纤维结构。
  3、应用电镜技术研究13例同一标本来源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线粒体结构参数。应用蒽酮法分别测定13例同一标本来源环杓后肌、环杓侧肌糖原含量。
  结果:
  1、环杓后肌处于环后黏膜下,肌腹形态呈扇形状,左右两侧肌肉外观呈弧形线状,起于环状软骨背面背板正中脊两旁浅凹及下远处,双侧环杓后肌分别朝向外、向上、向前方向斜行会聚止于同侧杓状软骨肌突后面。环杓侧肌位于杓状软骨肌突部位的前外侧,起于左右两侧环状软骨弓的上缘,向上、向后、向内止于杓状软骨肌突部位的前面。环杓后肌平均长度上部为12.3mm±0.72mm,中部为15.3mm±1.33mm,下缘为20.3mm±1.55mm;平均宽度上缘为18.5mm±1.12mm,中央为15.2mm±0.74mm,下缘为7.4mm±1.45mm;平均厚度上缘为2.3mm±0.54mm,中部为2.3mm±1.35mm。环杓侧肌平均长度上部为18.4mm±1.45mm,中部为12.3mm±1.34mm,下缘为7.3mm±0.54mm;平均宽度上缘为15.1mm±0.49mm,中央为9.3mm±0.53mm,下缘为4.2mm±1.56mm;平均厚度上缘为2.3mm±1.72mm,中部为4.3±1.56mm。
  2、HE染色可见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有横纹等结构。测量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Ⅰ型纤维的构成比例分别为75.5%±4.2%和22.5%±2.8%,Ⅱ型纤维的构成比例分别为24%.5±4.2%和77.5%±2.7%。组间比较,环杓后肌Ⅰ型纤维构成比例高于环杓侧肌,Ⅱ型纤维构成比例低于环杓侧肌。
  3、13例环杓后肌面积密度0.673±0.001826、体积密度0.07246±0.001330、面数密度0.35323±0.001481。13例环杓侧肌面积密度0.42±0.006083、体积密度0.04792±0.000954、面数密度0.17623±0.001589。同一标本来源的环杓后肌的线粒体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环杓侧肌,且差异十分显著(P<0.05)。测量每100g喉肌含糖原结果,环杓后肌0.09438g±0.003228g,环杓侧肌0.7477g±0.003059g,糖原含量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环杓后肌糖原含量高于环杓侧肌。
  结论:
  以环杓侧肌为代表的喉内收肌和以环杓后肌为代表的喉外展肌,在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糖原含量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与两种肌肉在机体喉腔进行发音、呼吸及下呼吸道防护等生理过程中所担负的不同功能相适应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