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副词“在”与助词“着(·zhe)”的语义分析
【6h】

副词“在”与助词“着(·zhe)”的语义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0:引言

0.1:研究范围

0.2: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0.2.1:选题缘由

0.2.2:研究价值

0.3: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0.3.1:研究方法

0.3.2:研究思路

0.4:语料选择

0.5:已有研究回顾

0.5.1:对“在”和“着”意义研究的回顾

0.5.2:简评

1:“在”与“着”的语义分析

1.1:几组概念的辨析

1.1.1:“动态”和“静态”

1.1.2:“进行”和“持续”

1.1.3:“持续”和“存续”

1.2:前人关于“在”、“着”意义和用法的研究成果之剖析

1.2.1:前人关于“在”的意义和用法的研究成果之剖析

1.2.2:前人关于“着”的意义和用法的研究成果之剖析

1.3:“在”和“着”的语法意义

1.3.1:对立的语义特征之一——[+事件判断]:[+状态性质]

1.3.2:相同的语义特征——[+延续性]

1.3.3:对立的语义特征之二——[+存续性]:[+持续性]

1.3.4:“在”和“着”语法意义之界定

2:“在”和“着”的语义表现分析

2.1:“在”和“着”在语言表现中的相通之处

2.1.1:相通之一:“在V着(+NP)”结构

2.1.2:相通之二:“在V”与“(正)V着呢)”的相对可替换性

2.2:“在”和“着”在语言表现中的相异之处

2.2.1:相异之一:话语自足与话语不自足

2.2.1:相异之二——“相对前景”:“背景”

3:余论

3.1:“在”和“着”的继续变化性

3.2:留学生“在”语句和“着”语句偏误分析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将“在”和“着”放在一起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照凸显“在”和“着”的语义特征,界定它们的语法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由其语义特征决定了的语言表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本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范围、方法、研究价值等,并回顾了前人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为“‘在’与‘着’的语义分析”部分。本部分首先回顾并剖析前人对于“在”和“着”意义的研究,然后通过逐层分析认为“在”和“着”一方面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延续性]”,另一方面又存在两组对立的语义特征“[+事件判断]:[+状态性质]”和“[+存续性]:[+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在”的语法意义界定为“事件处于存续状态中”、将“着”的语法意义界定为“状态的持续”。  第三部分为“‘在’与‘着’语义表现分析”部分。本部分联系“在”和“着”的语义特征,探讨“在”和“着”在语言表现上的相通及相异之处。  最后一部分为“余论”部分。本部分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在”和“着”语义的变化性,然后运用前面的研究结论分析留学生的一些相关偏误。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认为,一般情况下,“在”的语义并非直接指向于动词或形容词,而是指向于“在”语句的谓语部分和主语部分;“着”的语义体现于“V着/A着”结构之中。根据这一基本认识,本文一方面详细考察了与“在”联用的动词、形容词、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另一方面也详细考察了“V着/A着”结构的语义特征。(2)、本文在逐层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和“着”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延续性],对立的语义特征是“[+事件判断]:[+状态性质]”和“[+存续性]:[+持续性]”。(3)、本文分析了由“在”和“着”语义特征决定了的语言表现,认为其语言表现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