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村变迁——环北部湾壮族农村经济转型与文化变迁
【6h】

三村变迁——环北部湾壮族农村经济转型与文化变迁

代理获取

摘要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壮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方式都有相当的距离,其发展仍相当滞后。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过程是由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与此相应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壮族农村社会变迁的实质正是实现民族现代化的过程。 环北部湾(广西)地区是广西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但是关于此地区壮族现代化的研究还十分欠缺。选取了该地区的壮族三村,以田野资料与历史古籍相结合的方法,力求通过对壮族农村的不同发展类型的调查研究,来探索壮族农村经济转型的发展道路。 以传统稻作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壮族村落以钦州市那桑村为代表,该村通过发展综合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农业融入现代化进程;南宁市大岭脚村在纳入城市经济开发区范围后,代表了借助中心城市扩张实现城市化走向民族现代化的壮族村落类型;而原有的农业基础落后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的壮族村落以北海东山村为代表,该村通过异地移民、开发式扶贫的方式获取较为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 壮族经济转型是传统稻作农耕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转向,从而使经济生活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城市开放,农民发生分化,形成合作和竞争。经济转型促使文化变迁,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壮族经济在转型,壮族现代化是经济转型的实质;壮族的文化适应就是民族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促使传统文化发生变化的积极因素是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摈弃糟粕,才能实现壮族现代化的和谐发展。 北部湾地区是广西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北部湾壮族对外交往的经济文化联系由来已久。环北部湾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区位优势是其最大的优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广西正在把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区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趋势下,环北部湾壮族农民需要学会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观念,在合作和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和政府要发挥指导性变迁的重要作用,使环北部湾地区壮族农村的经济转型和文化变迁继续向良好态势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