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洛丽塔》:纳博科夫对“死亡”的思考
【6h】

《洛丽塔》:纳博科夫对“死亡”的思考

代理获取

摘要

纳博科夫是20世纪一名独树一帜的重量级作家。他在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他的小说《洛丽塔》一经发表就引起极大争议,褒贬不一。各个学者对小说主题、结构、风格和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探究。然而,从“死亡”角度入手,挖掘其嵌于文本的玄学理念“彼岸世界”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这一方面的探讨在学术界仍不多见。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章“引言”主要评介纳博科夫的生活和创作生涯,简单介绍小说《洛丽塔》的故事梗概及众多学者对小说的评论。 第二章第一节详细介绍“彼岸世界”的哲学和文学内涵;第二节介绍小说生理死亡和非生理死亡的定义,说明“彼岸世界”与“死亡”的关系。 第三章第一节引用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的“死亡”的创作理论,说明该创作策略在小说《洛丽塔》中的运用和体现。提出作者的‘死亡’赋予小说人物独立的人格意识,更为客观地呈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让读者更为依靠自己的认知、直觉和经验对小说进行赏析。这种策略赋予语言主导性,让语言说话,消除作者的一切影响让读者更为直接地进入小说的世界并从中体验到更多的审美愉悦。作者的“死亡”同样指涉死亡。 第三章第二节主要阐述“彼岸世界”的重要成分时间的消亡。在《洛丽塔》中,通过叙述视角,即“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的变换以及对时间的重构,打破了时间的既定线性序列,从而获得对“审美狂喜”和“宇宙共时性”的完美体验,完成小说主人公诗性的艺术追求。在此,纳博科夫证实了另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世界存在之可能性。 第三章第三节描述了文本中小说人物的死亡(这里指生理死亡),阐释了他们死亡的悲剧性和荒诞性意义。洛丽塔的死亡是亨伯特为了获得“过去”而篡改扼杀“现在”的结果;夏洛特的死亡是亨伯特间接造成的,她不断浮现的魂灵是亨伯特失去已占有的“过去”命定的预言。奎尔蒂的闹剧式死亡是对“宇宙共时性”和死亡本身严肃性最大的戏谑。亨伯特的死亡是精神的顿悟、灵魂的救赎和死亡可以超越的明证。 第四章“结语”总结以上分析,提出《洛丽塔》是从三个层次的“死亡”体现了纳博科夫的玄学理念“彼岸世界”的内涵,深化了读者对“彼岸世界”的认识,引起他们对诸如生命、死亡和存在意义的严肃命题的思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