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达、切”视角下《爱玛》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6h】

“信、达、切”视角下《爱玛》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和探讨的中心课题,同时也是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更是评价译作好坏的准绳。刘重德先生受严复的《译例言》和泰特勒的《论翻译原则》的启发,结合他自己多年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经验,70年代末提出了“信、达、切”的原则,并在译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谓“信、达、切”即:“信”——信于内容;“达”——达如其分;“切”——切合风格。这一原则的提出建立在对“信、达、雅”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是分析、总结、继承和发展译学传统的结果。 本文在对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原则论述的基础上,对《爱玛》的三个中译本(张经浩的译本,孙致礼的译本,祝庆英祝文光的译本)在内容、语言和风格再现的得与失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读者选择优秀译本提供依据,同时学习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尤其是难句翻译。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要点,说明了从“信、达、切”的角度研究奥斯丁的《爱玛》的目的意义以及概括了全文的结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简单陈述了《爱玛》在中国的译本研究情况,包括了对《爱玛》中译本的研究现状,以体现从“信、达、切”的角度来研究《爱玛》的可行性和新颖性。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简介,分别对“信、达、切”进行详细解释。第四部分为分析部分,根据“信、达、切”理论,从《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引用大量的例子从“信、达、切”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对三个译者做出客观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