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稻作文化内涵研究
【6h】

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稻作文化内涵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作为珠江流域土著民族的壮族先民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社会生计方式形成了他们以“那”(水田,即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是这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计基础的壮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口头创作、口耳相传、世代传承和享用的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是人们最真实生活的反映,其中许多作品都保留有稻作文化的深刻印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壮族这个稻作民族族群的社会生活、精神信仰和文化品性。本文意在通过对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稻作文化内涵的探析和阐释,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壮族族群的共同心理素质和信仰观念,进而对整个壮族族群的文化品性给予解读。 文章采用“文学-文化批评”的研究方法,力图从文化与文学的深层的密切联系中,寻绎并解释文学的基本精神与丰厚意蕴,从此意义上来讲,这是对壮族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的一种丰富。而选取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消失的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这个曾经代表着壮族一个时代文学的文化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理解其中丰富而深刻的稻作文化内涵,这对弘扬优秀的壮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新时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全文由六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重在交代论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梳理了稻作文化及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 第二部分是对壮族社会里稻作农业的悠久历史及光辉灿烂的稻作文化进行概括性介绍。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稻作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产生的条件及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为了使叙述更加清晰与有条理,文章将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分为关于壮族稻作起源的生成性神话、关于壮族稻作农业的解释性传说和关于壮族稻作农业的讲述性故事三大类。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稻作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这影响着他们创作了一则又一则关于稻作的文学作品,代代口耳相传。可以说,正是稻作文化这片沃土孕育了绚丽多姿的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的奇葩。 第四部分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细致分析这些关于壮族稻作的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中所揭示出的稻作文化内涵:对土地及稻谷本身的神化与崇拜、对稻作命脉——水的认识、对与稻作相关的动物的信仰、对稻作伦理的独特思索。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正是用一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稻耕时期壮族社会里天、地、人之间的存在状态给予展示,并最终可以归结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根本观念,即是对壮族人民“天为公,地为母,人为本的宇宙观和天地人相亲与相互依存的生态价值观”的凝练表达。 第五部分是对壮族先民在那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自强不息、温和内向、绵里藏刚及宽和包容的性格特征的总结性归纳。 论文最后就目前壮族稻作农业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也日渐式微的现状,认为这只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不够成熟的阶段,并相信当前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寻根文化的发展会带动稻作文化的自我调适,而壮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也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