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及研究——以广西百色市若干中小学为例
【6h】

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及研究——以广西百色市若干中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舞蹈是有灵魂的艺术,它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美感和激动,基础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无疑是培育和提升这一无形灵魂的基础工程。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人们通过舞蹈娱乐祖先神灵、传递民族文化、教育子孙。数千年来,人民用身体和心灵自发、顽强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民间舞蹈在传承中湮没了,失传了。尽管如此,却仍有一些与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紧密联系的民间舞蹈传承了下来。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广西。在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中,壮族民间舞蹈资源最为丰富多彩。壮族民间舞蹈是壮民族的根脉,是壮族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壮族民间舞蹈对保护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 任何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就广义教育而言,传承离不开教育,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传承,传承的过程即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传承是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传承包括学校教育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其中学校教育传承是教育传承中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承方式。然而,长期以来,壮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以民间自发传承为主,舞蹈学习沿袭传统的师徒承袭、口传身授的方式,而这种舞蹈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文化的流失,致使后来许多艺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现代,由于受到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冲击,壮族民间舞蹈在民间已不像先前那样流行和普及,舞蹈集中掌握在少数专门民间舞蹈艺人手中,因此,其民间传承的受教民众范围也逐渐变窄。学校教育传承是传承民族艺术的重要阵地,保留和延续民族的根脉必须把民族艺术与学校教育传承相结合,而目前壮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恰恰很少涉足这一领域。 加强壮族民间舞蹈的学校教育传承研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壮族民间舞蹈这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起到其他领域难以企及、更是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和自豪感,唤醒他们的民族文化记忆,使其更自觉地保护并广泛而有效地传承壮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民族艺术应从娃娃抓起,进行最广泛的教育传承。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中小学校教育传承是学校教育传承的基础环节。促进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弘扬民族艺术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必要从中小学教育入手。但是目前壮族民间舞蹈在基础教育中进行传承的针对性研究还是空白,因此,本文就以中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展开壮族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的调查和研究。壮族民间舞在中小学进行教育传承主要以中小学艺术教育为载体。由于我国中小学艺术课程设置中尚没有开设独立舞蹈课程,故作为一种舞蹈教育,壮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主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同时也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本文立足于现实,以广西百色市若干中小学为调查范围,以百色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领导、艺术教师(音乐教师为主)和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从调查对象对文化传承教育的认识、学校教学条件、舞蹈教育渗透情况等几方面,对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在科学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调查对象教育观念陈旧、学校教学条件落后、教学改革滞后、相关校园文化建设缺失等。接着文章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问题以更好地推进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如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活跃相关校园文化等,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民族文化教育传承问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广西民族地区本土舞蹈教育传承研究有重要借鉴价值,对壮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相关情况概述。阐述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范围、对象和方法。 第二部分,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价值概述。主要就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几方面价值进行了阐述,此外,笔者还对壮族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的可行性做出了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调查以及对现状所反映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走访和对市、区、县三级4 所小学和4 所初中壮族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现状的细致调查,在教育认识情况、教学条件、舞蹈教育课内外渗透情况等方面发现问题,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为下文相关传承构想的提出提供事实依据。 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构想。结合广西百色市基础教育实际情况,从教育观念、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设想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