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堕距视角下新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研究——基于郑州市的调查分析
【6h】

制度堕距视角下新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研究——基于郑州市的调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概念的界定

(六)研究概况

二、低保制度对“新贫困”群体的排斥

(一)制度堕距下低保对“新贫困”群体的排斥

1.低保标准设置过低

2.户籍制度的排斥

3.对象定位的滞后

4.申请条件的限制

5.“新贫困”群体对低保政策公平性评价

(二)对于“新贫困”群体低保需要的分析

(三)对于低保制度创新的建议

1.低保线的适当调整

2.户籍制度的改革

3.覆盖面的扩大

4.申请条件的与时俱进

三、公租房制度对“新贫困”群体的排斥

(一)制度堕距下公租房对“新贫困”群体的排斥

1.“新贫困”的居住现状

2.申请程序的排斥

3.公租房租金贵、位置偏

4.公租房投入资金少建设迟缓

5.政府机构的不作为

6.“新贫困”群体对公租房政策公平性评价

(二)对“新贫困”群体是否需要公租房的分析

(三)对公租房改革的建议

1.申请程序的调整

2.租金、位置的理想定位

3.加大对公租房建设的投入

4.政府机构监督方式的转变

四、医疗救助制度对“新贫困”群体的排斥

(一)制度堕距下医疗救助对“新贫困”群体的排斥

1.对象定位的滞后

2.宣传的不到位

3.救助水平有待提高

4.“新贫困”群体对医疗救助的满意度评价

(二)对“新贫困”群体是否需要医疗救助的分析

(三)对医疗救助政策创新的建议

1.救助对象的扩大

2.宣传的创新

3.救助水平的提高

五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新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调查问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论文始于对郑州市“新贫困”群体长时间的接触和调查。经过对于毕业大学生不能在城市立足,为什么得不到保障?单亲母亲沦为“新贫困”群体,谁又能够理解等思考之后,提出制度堕距是“新贫困”群体被低保、公租房、医疗救助排斥的原因。因此对“新贫困”群体的概念做了新的发展,对制度堕距的概念做了新的总结。论文探讨在“新贫困”群体被救助制度排斥的情况下继续追问其是否需要低保、公租房、医疗救助,其需求结构又是什么。
  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料分析阶段主要运用频率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对救助需求上笔者主要通过单选题的交叉表、多选题的交叉表,外加相应的卡方检验来对数据进行分析。论文的理论视角是制度堕距,制度堕距运用在社会救助研究上,首次是由周利敏学者在“新贫困“群体的形成与社会救助政策改革研究课题中提出,具体概念在辛秋水学者制度堕距概念上做的总结和改变。
  论文的撰写从低保、公租房、医疗救助三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从制度堕距对“新贫困”排斥、“新贫困”群体对救助的需要和政策建议进行分析。低保方面,低保制度在低保线的设置、定位对象、申请条件方面对“新贫困”群体造成的排斥,而“新贫困”群体对低保的需求达到39%。主要需求集中在无工作“新贫困”群体。公租房方面,公租房政策在政策的发布、社保的缴纳、年龄的限制等方面对“新贫困”群体造成了排斥,而“新贫困”群体对公租房的需求达到90%以上,主要需求集中在工作状态不稳定或无工作、月收入低和外地户籍的“新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方面,医疗救助制度在定位对象、政策宣传、救助水平方面对“新贫困”群体造成了排斥,而“新贫困”群体对医疗救助的需求达到90%以上,主要需求集中在无工作、农民工二代的“新贫困”群体。
  论文是从整体上对“新贫困”群体进行研究,第一次把各个“新贫困”群体整合到一个需要社会救助的层面。也是首次针对郑州市“新贫困”群体的研究,郑州市公租房的改革也是全国首例“三房合一”的改革。但政府该不该给“新贫困”群体低保、公租房、医疗方面的救助?给了“新贫困”救助后又会有什么的结果?这些都是需要后续研究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