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步苗族吊龙舞研究
【6h】

城步苗族吊龙舞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苗族龙文化研究现状

(二)城步吊龙舞研究现状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龙舞研究现状

三、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视野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思维导图

第一章 苗族与龙

一、苗族“龙”的观念

(一)观念的形成

(二)表现形式

二、苗族龙舞

第二章 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历时性考察

一、城步苗族吊龙舞的生成场域

(一)城步县概况

(二)下团村基本情况

二、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历史渊源

(一)“魏征斩龙”传说:杨氏舞龙说

(二)“蓝玉被害”故事:蓝氏舞龙说

三、建国以来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发展变迁

(一)逐步发展期(1949.10-1966.4)

(二)受挫中断期(1966.5-1976.10)

(三)恢复改造期(1976.11-1996.10)

(四)创新繁荣期(1996.11至今)

第三章 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共时性观照

一、城步苗族吊龙舞的特色

(一)选材严格讲究

(二)扎制精致美观

(三)祭祀仪式古老

(四)表演技法独特

二、城步苗族吊龙舞的意蕴

(一)反映了城步苗族独特的山地文化

(二)蕴藏着城步苗族神秘的巫傩文化

(三)渗透着城步苗族虔诚的龙神信仰

(四)折射出城步苗族自强、团结、创新等民族精神

三、城步苗族吊龙舞的价值

(一)承载苗族文化信息的历史价值

(二)展示苗族民间技艺的艺术价值

(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价值

(四)促进舞龙艺人增收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 城步苗族吊龙舞的未来展望

一、城步苗族吊龙舞的保护状况

二、城步苗族吊龙舞的传承困境

(一)老艺人自然消亡不可抗拒

(二)多元文化冲击着吊龙文化

(三)观念保守暗藏传承危机

(四)资金短缺导致发展艰难

(五)过度商业化扭曲吊龙舞原真性

三、对保障城步吊龙舞有序传承的建议和思考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增强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

(三)号召专家学者主动介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龙舞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龙舞不仅在汉族地区盛行,在少数民族中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苗族。本文以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及相关文献为依据,对湘西南边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苗族吊龙舞展开研究,旨在探求其历史渊源,梳理其发展变迁路径,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就目前出现的传承问题提出保障其有序传承的建议和思考。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简述如下:
  绪论部分交待了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现状、借鉴的相关理论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并略述了行文思路。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苗族与龙的关系,分为两点。一是论述了苗族“龙”的观念的形成与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苗族龙与汉族龙的两个关键的差异性,说明了“苗族龙不是汉族龙的直接传承”;二是略述了苗族龙舞,并例举了几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苗族龙舞,还将苗族龙舞和汉族龙舞进行对比分析。
  第二、第三、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历时性考察”,主要采用了实地田野调查法和历史文献法对城步苗族吊龙舞的生成场域进行介绍,以探寻城步吊龙舞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中诞生、传承和发展的。然后对城步苗族吊龙舞进行溯源,论述时借鉴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对杨氏舞龙说之“魏征斩龙”传说和蓝氏舞龙说之“蓝玉被害”故事进行了考证,结果显示下团村蓝氏与明初名将蓝玉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另外,从文化传播理论视角对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发展变迁情况进行了梳理,说明文化是动态发展,城步苗族吊龙舞是民族交融、文化传播的结果。第三章“城步苗族吊龙舞的共时性观照”,首先从选材、扎制、祭祀、表演四个方面论述了城步苗族吊龙舞具有的特色,其中采用比较研究法将它与周边地区的通道临口侗族吊龙舞、绥宁大园苗族吊龙舞、会同溪口侗族吊龙舞进行对比分析,凸显了其浓郁的城步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质;然后运用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观点对城步苗族吊龙舞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符号意义进行“深描”,挖掘出其蕴藏着山地文化、巫傩文化、龙神信仰、民族精神等;最后分析了城步苗族吊龙舞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多元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
  第四章“城步苗族吊龙舞的未来展望”,主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一些理论,论述了对城步苗族吊龙舞已做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分析目前城步吊龙舞的传承困境,并尝试从政府、传承主体、专家学者三个方面对保障城步苗族吊龙舞有序传承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最后为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篇进行总结性概述。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苗族与龙有着密切联系,苗族龙舞产生于龙神祭祀环境下,是苗龙崇拜、龙神信仰的产物,是苗族龙观念的“外显化”、“具象化”和“生活化”。(2)城步苗族吊龙舞是苗、汉、侗族等民族交融、文化传播的结果,并且随着社会的动态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变迁。(3)城步苗族吊龙舞是具有独特的城步地域魅力和苗族文化特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厚重文化意蕴的“活态”民俗。(4)当前出现的老艺人自然消亡不可抗拒、多元文化冲击着吊龙文化、观念保守暗藏传承危机、资金短缺导致发展艰难、过度商业化扭曲吊龙舞原真性等问题将不利于未来城步苗族吊龙舞的有序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并号召专家学者主动介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