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趋势研究(1662年-1911年)——以官刻、私刻为例
【6h】

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趋势研究(1662年-1911年)——以官刻、私刻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20世纪初-1949年,中国书籍史研究的起步阶段

(二)1949-1978年,中国书籍史研究的曲折发展阶段

(三)1978年至今,书籍史研究的繁荣阶段

第一章:本文研究的主要概念——清代书籍生产

一、清代书籍生产的两大类型

(一)官刻

(二)私刻

二、清代书籍生产的图书版本

(一)雕版印刷

(二)活字印刷

(三)石印

(四)铅印

第二章:量化研究的资料与研究方法:各种书目的整理与利用

一、资料的来源

(一)清代官刻的资料来源

(二)清代私刻的资料来源

二、本文量化的主要对象及其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量化结果之一: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发展趋势

一、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官刻为例

(一)清代官刻历朝书籍生产量分析

(二)清代官刻书籍发展趋势分析

二、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发展趋势——以私刻为例

(一)清代私刻历朝书籍生产量分析

(二)清代私刻书籍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量化结果之二:清代书籍生产的空间变化趋势

一、清代书籍生产的空间变化趋势——以官刻为例

二、清代书籍生产的空间变化趋势——以私刻为例

三、清代官刻、私刻生产趋势的验证:来自坊刻书籍生产的证据

第五章、影响清代书籍生产时间、空间变化趋势的分析

一、清代书籍生产的时代背景

(一)清代前期书籍生产的时代背景

(二)清代后期书籍生产的概况

二、清代书籍生产的供给情况分析

(一)清前期印刷技术的发展

(二)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与晚清机械印刷业的发展概况

三、清代书籍生产的需求情况分析

(一)清代书籍生产和人口的关系

(二)清代书籍生产与城市化的关系

结语与展望

一、清代书籍生产的特点

(一)生产形式,多种多样

(二)生产主体,多元并存

(三)生产数量增多,阶段性强

(四)不均衡发展

二、对现代书籍生产的启示

(一)加强政策,发展科技

(二)均衡发展,消除差异

三、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清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特别是晚清,内忧外患频现,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迈入了近代化的历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出版业方面,中国的出版业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它的转型和古今之变,其发展状况、出版内容、出版机构、出版技术等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出版业的近代化对书籍生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是书籍生产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书籍生产类型多样,包含官刻、私刻和坊刻;清代书籍生产内容丰富,出版物的内容已不再是经、史、子、集之类,而是扩展到了整个近代知识体系;清代书籍生产技术发达,书籍生产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石印、铅印等西方先进印刷技术占据优势地位。清代书籍生产机构多种,书籍生产机构由“前门开店,后院刻书”的家庭小作坊逐渐演变为近现代化的书局、出版公司。清代书籍生产,全面反映了清代的文化政策和统治方略,是中国出版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缩影,是中国出版史上一份极为厚重的珍贵资产,它对本时代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今天的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关于清代出版的研究方兴未艾,出版史料整理成果丰硕,出版专题史研究丰富多彩,地区出版史新作迭出。至于清代书籍生产的量化研究,目前尚属少见。鉴于此,笔者从书籍经济史的角度入手,以清代官刻书籍生产和私刻书籍生产为例,论述清代书籍生产的发展状况,探讨其长期发展趋势和空间变化趋势。在研究过程中,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对清代原始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整理大量数据资料,主要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初步窥探了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趋势,力图使清代书籍生产丰富化、立体化,为当今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即绪论:对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的状况做了初步的梳理,并阐明选题的意义。
  第二部分为第一章:界定本文研究的概念为清代书籍生产,并详细阐述本文研究的重点:清代书籍生产的两大类型——官刻和私刻。本文包括官府刻书、私家刻书的机构、堂号、规模、品种,书籍生产兴盛原因,刻书内容特点等内容。最后介绍清代书籍生产的图书版本。
  第三部分为第二章:阐明本文的数据来源,明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以官刻和私刻为例论述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发展趋势和空间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对官刻、私刻生产的梳理,分析清代书籍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呈现出阶段性并不断向前发展的特点。清代书籍生产的空间分布地理特征明显,如东部地区书籍生产发达,西部地区书籍生产落后。清代书籍生产发达地区的产生、繁荣或变迁与当时政治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文化环境的变化及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第五部分为第五章:分析影响清代书籍生产的因素。该部分分别论述了清代书籍生产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关系、清代书籍生产与人口的关系、清代书籍生产与印刷的关系及清代书籍生产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六部分即结论和展望:该部分在前面五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出清代书籍生产的特点及对现代书籍生产的启示及分析,并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