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
【6h】

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论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1.论题的来源

2.理论意义

3.实践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对本文的启迪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数据统计法

3.案例研究法

(四)重要概念界定及说明

1.命题

2.新课程改革

3.高考作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概述

(一)21世纪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

1.积极乐观

2.知识综合

3.慎思创新

(二)高中语文新课程产生的时代背景与能力培养

1.高中语文新课程产生的时代背景

2.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育人目标

3.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作文的要求

(三)高考作文命题的能力目标

1.《考试大纲》对于作文能力要求

2.《考试说明》对于作文考试要求

(四)高考作文命题的历史回顾

1.第一阶段:1952-1965年高考作文题——政治唯一性命题

2.第二阶段:1977-1998年高考作文题——内容向社会生活拓展命题

3.第三阶段:1999-2003年高考作文题——逐步探索开放性命题

4.第四阶段:2004-2015年高考作文题——走向多元分省命题

二、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

(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概述

(二)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分析

1.话题作文分析

2.命题作文分析

3.材料作文分析

三、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

(一)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分类

1.关注个体主题

2.关注群体主题

3.虚指命题

(二)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分类

1.作文立意导向渐褪趋势

2.注重学生思维品质考察

3.营造浓郁诗性文学氛围

4.关注热点,贴近考生生活

(三)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与分省市命题卷内容特色的比较

1.全国卷命题的特色

2.分省市命题卷的特色

四、高考作文命题的反思

(一)高考作文命题何去何从

1.高考作文命题权的归属

2.高考作文命题的质量问置

3.高考作文命题成本与泄密几率

(二)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完善

1.逐步消除高考作文中的立意导向

2.加强对于文体的规范

3.评分标准应重点放在学生的作文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4.提倡一张试卷出多道高考作文题目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高考承担着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重任,作为链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新课程改革走过11个年头,高考命题在“分久必合”的规律下完成一轮转变,高考命题从2004年在11个省市放开自主命题,到2016年26个省市统一使用全国卷。从1985年上海市率先取得高考自主命题权,2002年北京市也获得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自主命题权,2003年进一步放开各省市自主命题,2004年各省市自主命题呈现一种井喷的状态,至2014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收回高考自主权,至2016年除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仍自主命题外,高考将实现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卷。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国家语文高考试题也在不断变革,高考作文试题以它一题占语文试卷的比重,要求全面的能力考查范围,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能力的层级做出明确规定,但在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高考作文渐渐趋向模板式作文,模糊写作要求本身,阻碍了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本文以2004年-2015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为研究对象,置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整合这11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题目,从命题形式、命题内容,关照分省市命题以后高考作文命题呈现的特点,思考高考作文命题今后发展的方向。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论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对本文的启迪阐述。第二部分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概述,结合21世纪新时期对人才的总体需求,阐述高中语文新课程产生的背景与能力培养、高考作文命题能力目标概述,通过回顾以往高考作文命题,把研究重点落实到2004年-2015年全国及分省市高考作文命题题目上。第三部分分析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概述高考作文命题对于文体的要求,整合2004年-2015年全国及分省市作文命题题目,对于文体形式的规定,按照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把文体类型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从对它们类型此消彼长的变化中,关照2004年-2015年全国及分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方面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细致分析高考作文命题考查的内容,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按照全国、直辖市、东部、中西部这四类地区划分,比较探究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和分省市命题的特色。第五部分根据总结归纳的形式内容,反思高考作文命题该何去何从,对如何完善高考作文命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