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悬而未决的激情——论朱天文小说与电影的互动
【6h】

悬而未决的激情——论朱天文小说与电影的互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文学与电影的相遇:朱天文与侯孝贤的合作

(一)朱天文与侯孝贤合作的背景

(二)朱天文与侯孝贤合作三个阶段

二、朱天文对侯孝贤电影的影响

(一)电影题材的变奏

(二)文学性风格的显露

(三)女性声音的显现

三、电影与剧本之间的落差

(一)剧本保留的叙事线索

(二)剧本隐藏的“张腔胡调”

(二)剧本存在的叙事空间

四、影像对朱天文小说的影响

(一)电影内容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二)影像语言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人们谈论电影,总是绕不开电影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当下,影像文化不断扩大,逐渐呈现出全球化蔓延的趋势,电影与文学之间的互动更是不能被忽略。聚焦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小说题材就被大范围运用到电影媒介的创作中,并且有不少影片呈现出的文人精神和文化意味与小说具有某些相同特质。颇具意味的是,二十世纪60-70年代台湾岛内进行了一场关于乡土文学发展的大讨论,在此后的时间里乡土文学极大地影响了台湾电影的走向,促成台湾电影发起了关于乡土电影风格的论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导演侯孝贤与作家朱天文的合作创造了台湾电影与文学“合谋”的一大盛举,也正是通过二者的合作,我们得以见证台湾新电影的发展与衰落。与此同时,作为作家投身于编剧事业的朱天文,电影媒介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她日后的文学创作的风格和题材的变化。
  在台湾文学界,朱天文可谓是一个醒目的作家,尽管人们对她的文学作品作了种种解读,但却常常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朱天文的编剧身份。朱天文投身编剧工作正是基于自己的小说《小毕的故事》被陈厚坤、侯孝贤看中的机缘,从此便与侯孝贤合作了将近30年,而这一经历对她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篇试着从文学与电影关系出发,以朱天文与侯孝贤的合作为切入点,针对电影编剧这一角色的视野下阐述朱天文的思想和文学创作。
  全文第一章首先阐述朱天文与侯孝贤电影创作合作的基本背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台湾乡土文学大论战为台湾文化界打开了书写本土文化的可能,同时也为台湾新电影的产生积累了理论基础与作品基础。通过了解台湾乡土文学与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发展动向,可以折射出朱天文与侯孝贤合作的契机,以此为基础再对二者合作的电影进行基本的分类梳理。
  第二章首先着重探讨侯孝贤电影创作的风格特点,侯孝贤的电影常常刻意淡化故事的情节,聚焦边缘小人物的生存环境,用慢节奏的叙事特点娓娓道出小人物的灵魂与人生,使电影具有散文化的倾向。为此,我们从侯孝贤艺术作品带有的文学化的美学风格作讨论,继而可以观照出朱天文对侯孝贤的影响。
  第三章从电影与文学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出发来探讨电影画面呈现的背后遗落的剧本内容。被誉为“张派传人”的朱天文深受张爱玲小说中的美学风格、语言风格的影响,以及在导师胡兰成长期的思想熏陶下,朱天文将自己从文学中汲取的养分播撒在剧本上,从而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优秀剧作。通过分析电影拍摄中遗落的剧本内容,既能从中发现朱天文在创作剧本时潜在的思想张力,又能展现文学创作与影像之间的异质性。
  第四章根据上文的研究和探讨重新审视了朱天文后期的小说创作。朱天文曾言自己的战场“不在编剧,而在小说”,电影编剧工作成为她养活小说的手段,然而30年的编剧经验积累下来的素材也影响了朱天文日后小说题材的选取,使她自己在小说的写作技巧上也隐约可见电影的痕迹。
  电影与小说之间的种种互动,根源在于朱天文生活经历中电影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小说与电影以不同的方式丰富了朱天文“文字的修行”,与此同时文字也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得以重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