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的空间计量分析
【6h】

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的空间计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空间计量模型

2.1 空间计量模型的发展历程

2.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2.2.1 空间权重矩阵

2.2.2 全局空间效应检验

2.2.3 局部空间效应检验

2.3.2 经典增长β收敛模型

2.3.3 空间滞后收敛模型

2.3.4 空间误差收敛模型

2.3.5 模型的选择

第三章 COD排放强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3.1 研究区域和数据的选取

3.2 数据预处理

3.2 中国COD排放强度的总体特征分析

3.3 中国COD排放强度的局部特征分析

第四章 COD排放强度的模型计量分析

4.1 模型的参数估计

4.2 结论

第五章 创新和不足

5.1 创新之处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农业化肥的泛滥使用,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水污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是居民日常生活中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仅要把控废水总量的排放,更要严格把控废水中各项污染指标的排放标准,这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的开展极其重要。
  水质的富营养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是衡量废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的综合指标。除了控制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量之外,还应该严格把控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单位GDP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本文首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衡量空间相关强度大小的指标Moran指数Ⅰ均大于0,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Moran指数Ⅰ的值越来越大,都能够在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假设性检验,这充分表明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是合适的;其次结合经济学中的趋同模型,建立空间滞后β收敛模型和空间误差β收敛模型,由于2010年前后化学需氧排放总量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需要分时段建立模型,运用最大释然估计法来估计各项参数,观察2004-2010年各项参数的估计值,发现β小于0,但是不显著,即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该时间段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是收敛的,观察2011-2015年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发现两种模型的参数估计值β>0,由于SEM模型优于SLM模型,使用空间误差收敛模型(条件趋同模型)来分析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会更适合,这也说明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在该时间段呈发散的趋势,与我国各个省域地域大、工业发展水平不同、科技创新能力异同等特点相符合;最后通过该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为环保部门提供区域性治理、增加环境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淘汰高耗能低产产出设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建议,为早日实现碧水蓝天、健康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而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