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
【6h】

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 言

0.1选题缘由

0.2研究现状

0.3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研究思路

0.3.2研究方法

第一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概念界定

1.1.1流浪乞讨人员

1.1.2救助

1.1.3管理

1.1.4制度

1.2理论基础

1.2.1柯武刚、史漫飞的政府职能理论

1.2.2罗尔斯的正义论

1.2.3威廉·N·邓恩的公共政策系统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

2.1建国初期的教养救助措施

2.2建国中期的收容遣送制度

2.2.1收容遣送制度的设计目的

2.2.2收容遣送制度的实施对象

2.2.3收容遗送制度的实施手段

2.2.4收容遗送制度的终结

2.3当代的救助管理制度

2.3.1《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

2.3.2《救助管理办法》的内容

2.3.3新旧救助管理制度的比较

第三章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设计缺陷和实施困境

3.1从救助管理制度利益相关者分析

3.1.1政府

3.1.2流浪乞讨人员

3.1.3其他社会公众

3.2从救助管理制度实施环境分析

3.2.1经济环境

3.2.2政治环境

3.2.3文化环境

3.3案例分析:南宁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

第四章国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经验借鉴

4.1英国的经验

4.2美国的经验

4.3其他国家的经验

第五章完善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5.1完善《救助管理办法》

5.2结合社会治安制度

5.3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5.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5.5分类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5.6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从管制到救助、从强制到自愿,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保障,而且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本文应用有关政府职能、公平与正义、公共政策分析等理论,借鉴其他国家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经验,分析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在立法理念上更符合现代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在制度设计上也更为合理和人性化。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都会受到其利益相关者及其政策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我国当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政府、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社会公众以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新制度的改进措施,在政策层面可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入手,与社会治安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人员层面则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分类救助,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