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伦理的后现代意蕴
【6h】

信息伦理的后现代意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启示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信息伦理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时代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新问题

1.1信息与信息时代的发展

1.2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新的伦理问题

1.2.1道德观念紊乱

1.2.2道德冷漠导致人际关系淡化

1.2.3民族文化受到严重侵蚀

1.2.4道德行为失范

第二章 信息伦理的凸显

2.1伦理与信息伦理的界定

2.1.1伦理、道德及其关系

2.1.2信息伦理的基本内涵

2.1.3信息伦理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信息伦理的发展历程

2.2.1第一阶段:计算机伦理阶段

2.2.2第二阶段:网络伦理阶段

2.2.3第三阶段:信息伦理阶段

2.3信息伦理日益凸显

第三章 后现代视野下的信息伦理问题

3.1后现代社会及其特征

3.1.1后现代社会诠释当今社会变迁

3.1.2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3.2鲍曼——现代伦理危机的存在和后现代伦理的建构

3.3后现代主义者眼中的信息伦理问题

3.3.1德勒兹和加塔利:网络游牧主体的边缘化

3.3.2波德里亚:网络“拟象”引发表征危机

3.2.3波斯特:信息方式导致主体身份不稳定

第四章 信息伦理的后现代转向

4.1从依赖型伦理到自主型伦理

4.1.1传统伦理的依赖性

4.1.2信息伦理的自主性

4.2从封闭型伦理到开放型伦理

4.2.1传统伦理的封闭性

4.2.2信息伦理的开放性

4.3从一元伦理到多元伦理

4.3.1传统社会的一元伦理

4.3.2信息伦理的多元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的伦理秩序和个体的道德规范也相应处于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伦理意识模糊、伦理原则冲突、道德规范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信息时代的社会道德生活建立在后工业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之上,是随着人们生存方式变化而对道德领域的必然要求。
   目前,信息伦理研究的范围已涵盖了计算机伦理学和网络伦理学的内容,并得到多数学者的公认。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外学术界仅探讨了信息伦理的学科定位、性质与特征,却几乎没有探讨过后现代主义与信息伦理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核心是系统地考察和论证信息伦理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主要回答和解决如下问题:如何深刻认识和理解信息伦理与后现代主义相关联的思想基础?如何在信息伦理的演进路径中考证和揭示其所存在着的后现代转向以及与后现代主义的内在的一致性?以及期望此次研究,能提供信息伦理的建构路径?
   因此,本文分四章来展开对信息伦理的后现代意蕴的研究。第一章,论述信息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的伦理问题;第二章,论述信息伦理的凸显,阐述信息伦理的内涵、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及信息伦理的发展历程;第三章,在界定后现代社会和信息社会只是从不同角度诠释社会变迁的基础上,分析鲍曼的后现代伦理对传统伦理的批判,分析后现代理论家眼中存在的信息伦理问题,试图找到信息伦理的后现代意蕴;第四章,详细论述信息伦理相对传统伦理具有的后现代转向:从依赖型伦理到自主型伦理,从封闭型伦理到开放型伦理,从一元伦理到多元伦理。针对信息伦理所具有的后现代意蕴,提出信息伦理建设要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多元与一元的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