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瓜实蝇田间种群数量监测及其对两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评估
【6h】

瓜实蝇田间种群数量监测及其对两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概述

1.2 实蝇类害虫的防治

1.2.1 果实套袋和清洁田园

1.2.2 食物诱杀和性诱剂诱杀

1.2.3 辐射不育技术应用

1.2.4 生物防治

1.2.5 化学防治

1.3 实蝇田间种群数量监测研究

1.4 实蝇的抗药性研究

1.4.1 实蝇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抗性

1.4.2 实蝇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

1.4.3 实蝇对多杀菌素和其他化学药剂的抗性

1.4.4 实蝇的抗性风险评估

1.5 立题依据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主要试验用品

2.1.3 供试药剂与化学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瓜实蝇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监测

2.2.2 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2.2.3 瓜实蝇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的建立

2.2.4 瓜实蝇田间种群抗性监测

2.2.5 瓜实蝇对杀虫剂的抗性风险评估

2.2.6 不同瓜实蝇抗性品系生物学特性观察与测定

2.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瓜实蝇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监测

3.1.1 瓜实蝇田间种群诱捕量动态

3.1.2 不同生境瓜实蝇田间种群动态监测

3.2 不同生物测定方法的比较

3.3 瓜实蝇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的建立

3.4 瓜实蝇田间种群抗性监测

3.4.1 瓜实蝇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监测

3.4.2 瓜实蝇田间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监测

3.4.3 瓜实蝇田间种群对丙溴磷的抗性监测

3.4.4 瓜实蝇田间种群对敌百虫的抗性监测

3.5 瓜实蝇对杀虫剂的抗性风险评估

3.5.1 瓜实蝇对两种药剂的抗性选育结果

3.5.2 瓜实蝇对两种药剂抗性现实遗传力

3.5.3 瓜实蝇对两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评估

3.6 瓜实蝇不同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瓜实蝇田间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4.2.2 生物测定方法

4.2.3 瓜实蝇相对敏感基线

4.2.4 瓜实蝇田间抗药性监测

4.2.5 瓜实蝇对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的抗性产生速率

4.2.6 瓜实蝇不同抗性品系的生物学特性

4.3 本论文的创新点

4.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是瓜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广西发生为害日趋严重,给广西瓜类蔬菜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化学防治是瓜实蝇综合防控措施中的重要手段。调查掌握瓜实蝇田间种群发生动态,掌握瓜实蝇对防治药剂的抗性形成与发展规律,评估其抗性风险,对提高瓜实蝇的化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拟性信息素诱捕法,监测了广西南宁和北海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瓜实蝇田间种群发生动态;采用药膜法测定了瓜实蝇相对敏感种群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及监测了广西南宁、北海和钦州地区瓜实蝇田间种群的抗性水平;通过室内抗性选育,评估了瓜实蝇对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两种药剂的抗性风险,取得如下研究结果:
   1、采用Steiner诱捕器,以诱蝇酮Cue作为引诱剂,监测瓜实蝇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在南宁五塘镇那腊坡,从9月上旬至次年6月上旬,田间诱捕数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平均每15 d诱捕量为4.6头/诱捕器。6月中旬后逐渐增多,8月初达最高峰,平均诱捕量为23.6头/诱捕器。在北海福成镇水流泵村,瓜实蝇成虫田间整年可见,6~8月和11~12月是发生为害高峰期,平均诱捕量分别为108.07和281.33头/诱捕器。西瓜地、茄子地和果园(种植有番石榴和毛叶枣)3种不同生境诱到的总数分别为2341、6276和8304头,其中果园诱到的总数最多。
   2、瓜实蝇农药毒力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在相同条件下,用点滴法、药膜法和饲喂法测定甲维盐对瓜实蝇实验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点滴法和药膜法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3.84%和9.94%。但由于点滴法技术要求高,操作繁琐,因此选用药膜法测定杀虫剂对瓜实蝇的毒力,应用于瓜实蝇的抗药性监测和抗药性风险评估等方面。
   3、采用药膜法建立了瓜实蝇相对敏感种群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瓜实蝇对12种药剂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甲维盐>毒死蜱>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丙溴磷>吡虫啉>辛硫磷>啶虫脒>敌百虫>杀螟丹。甲维盐毒力最高,LC50值为0.2812 mg/L,杀螟丹毒力最低,LC50值为25.0394 mg/L。
   4、分别测定广西南宁、钦州和北海3地瓜实蝇田间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2次监测结果表明,所测瓜实蝇种群对甲维盐、氯氟氰菊酯、丙溴磷和敌百虫等防治药剂抗性倍数分别在1.40~5.31,1.33~1.80,1.16~3.32和1.68~2.38倍之间,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抗性。
   5、在室内用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对瓜实蝇敏感种群进行抗性选育,并评估瓜实蝇对该两种药剂的抗性风险。在30%~70%的选择压下,用氯氟氰菊酯经5代的筛选,种群的敏感性从初始LC50值为0.3506 mg/L上升至。LC50值为0.6852 mg/L,抗性倍数为1.95倍;用甲维盐经7代的筛选,选育种群的敏感性从初始LC50值为0.4018 mg/L上升至LC50值为1.0771 mg/L,抗性倍数为2.68倍。应用Tabashnik方法,估算出瓜实蝇对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分别是0.1408和0.1316。室内条件下,当选择压力为50%~90%时,瓜实蝇对甲维盐和氯氟氰菊酯抗性上升10倍需要的代数分别为16.72~7.57代和9.83~4.49代。
   6、瓜实蝇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瓜实蝇经氯氟氰菊酯室内汰选5代后,其幼虫期、蛹期、雌成虫产卵前期均比未接触过药剂的相对敏感种群延长,成虫羽化率和雌虫产卵期前7d内产卵量降低,卵期和老熟幼虫体重则差异不显著;经甲维盐汰选7代后,其幼虫期、雌虫产卵前期比相对敏感种群延长,产卵期前7d产卵量下降,卵期、蛹期、成虫羽化率则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