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假冒贸易协议》研究
【6h】

《反假冒贸易协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反假冒贸易协议》的产生

1.1发达国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要求迫切

1.2 《反假冒贸易协议》的谈判过程

1.3 《反假冒贸易协议》的签署与批准

第二章 《反假冒贸易协议》内容分析

2.1 《反假冒贸易协议》的框架

2.2 主要的执法措施

第三章 对《反假冒贸易协议》的评价

3.1影响了国际知识产权立法的相对平衡

3.2 占用了发展中国家有限的法律资源

3.3 增加了国际间贸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

3.4 忽视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涉及的基本人权

第四章 我国应对《反假冒贸易协议》的策略

4.1 对内:“双管齐下”应对《反假冒贸易协议》的策略

4.2 对外:分阶段应对《反假冒贸易协议》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知识产权也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关注。发达国家迫切希望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执法领域的力度。《反假冒贸易协议》正是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国际知识产权立法的最新成果。我国目前尚未签署该协议,但《反假冒贸易协议》内容显示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最大化的趋势不能不引起我国注意。
  《反假冒贸易协议》的谈判阶段后期,曾因谈判形式的特殊和协议内容的严苛引起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强烈抗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关注。但这并没有阻挡其签署步伐,2011年10月1日《反假冒贸易协议》在东京正式签署。协议包括序言和六个章节,共45条。主要内容规定在第二章知识产权执法的法律框架中,涉及民事执法措施、刑事执法措施、边境执法措施、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的执法等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假冒贸易协议》的产生,并对协议整体框架和主要执法措施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从四方面对《反假冒贸易协议》进行评价:协议的制定和产生影响国际知识产权立法的相对平衡,占用发展中国家有限的法律资源,增加国际间贸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忽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涉及的基本人权。为应对《反假冒贸易协议》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从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多途径、分阶段应对《反假冒贸易协议》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