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社会治理中的网络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
【6h】

虚拟社会治理中的网络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虚拟社会治理网络安全监管的形势及意义

2.1 虚拟社会网络安全监管的形势

2.1.1 网络战争升级国家安全面临挑战

2.1.2 网络犯罪多发社会安全面临挑战

2.1.3 网络暴力突出公民安全面临威胁

2.2 虚拟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

2.2.1 虚拟社会治理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2.2.2 虚拟社会治理需辐射现实动态管理

2.2.3 虚拟、现实社会需保持和谐稳定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 河池市网络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河池市网络安全监管的现状

3.1.1 结合主体特征分类管理

3.1.2 健全治理机制发挥主体效能

3.1.3 集中整治打击网络犯罪案件

3.1.4 以信息化管理维护秩序稳定

3.2 河池市网络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警力配置不足

3.2.2 专业化程度不高

3.2.3 硬件设施建设滞后

3.2.4 缺乏警务实践经验

3.3 河池市网络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体制编制设置有待完善

3.3.2 法律规范存在漏洞

3.3.3 虚拟社会治理观念滞后

3.3.4 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3.3.5 沟通协作机制不够健全

第四章 国内外虚拟社会网络安全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4.1 国外虚拟社会网络安全监管实践经验介绍

4.1.1 美国:政府指导行业自律

4.1.2 法国:行业协助政府管理

4.1.3 靳加坡:政府行政管理为主

4.1.4 韩国:严格推行网络实名制

4.1.5 俄罗斯:政府干预、资金限制与舆论引导相结合

4.2 国内先进实践经验(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四川华蓥警务模式)

4.2.1 “一标三实”警务模式的工作背景及其含义

4.2.2 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做法与实现路径

第五章 优化河池市虚拟社会网络安全监管模式的对策

5.1 加强监管部门队伍建设发挥“把关人”作用

5.1.1 在本级选拔和挖掘人才资源

5.1.2 探索高校委培模式

5.2 增强立法覆盖面规范网络行为

5.2.1 增大立法覆盖面

5.2.2 倡导参与者严格自律

5.2.3 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思想建设体系

5.2.4 对建设、运营、用户三类群体进行流程管理

5.3 提升治理观念优化警务模式

5.3.1 利用互联网+思维指导网络安全监管

5.3.2 将虚拟社会的现实机构进行归口管理

5.3.3 利用警务大数据扩充管理容量

5.4 加强基础建设健全预警机制

5.4.1 成立地方网络安全预警机构

5.4.2 健全预警处置机制

5.4.3 创新网上网下联动机制

5.5 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治理合力

5.5.1 整合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5.5.2 保持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态势

5.5.3 履行源头监管职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人们在互联网络中的社会行为及产生的关系网络,构成了虚拟社会。虚拟社会作为新产生的社会关系,相关治理模式还未完全形成,对虚拟社会参与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在我国,公安机关承担着虚拟社会综合治理中维护网络秩序、保护国家和公民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的职责。虚拟社会因其存在的虚拟性,而治理措施又必须仅仅依赖于现实社会,给网络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网络违法犯罪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变换,让网络监管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安机关受到观念、意识、经费、编制、技术、设备等因素影响,网络监管的方式方法较发达地区滞后,且目前尚无对本领域的相关研究。
  本文从当前虚拟社会治理网络安全监管的现实意义及发展现状入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为例,对近年来网络安全监管的实践经验及存在不足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参考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对其政府指导行业自律、行业协助政府管理、政府强力干预、推行网络实名制、限制国外资本进入等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安警务模式改革中四川华蓥“一标三实”的网络监管模式,从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部门联动机制、优化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监管队伍建设、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提出河池市虚拟社会治理网络安全监管的思路,对同处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安机关给予参考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