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影艺术》(1956-1966)的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研究
【6h】

《电影艺术》(1956-1966)的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界定

二、研究现状概述

第一章 与政治的斡旋:寻求“独立”的美术电影观念

第一节 《电影艺术》美术电影观念的历时变迁

一、前《电影艺术》阶段

二、诉求阶段

三、调和阶段

四、妥协阶段

第二节 《电影艺术》美术电影观念成因

一、外部层面

二、内部层面

第二章 “假定性”与“民族性”:并存的美术电影创作观

一、美术电影:“想入非非”的艺术

二、“现实性”创作观的现实语境

第二节 “民族性”创作观的内涵与实践

一、“民族性”观念之“民族”辨析

二、“民族性”与普世的“美术电影性”

三、“民族化”精品:从“一边倒”到“书写自我”

第三章 多重元素的博弈:失衡的美术电影批评观

第一节 《电影艺术》美术电影批评观形成探源

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与嬗变

二、政治运动与话语权威

三、对现代化国家的期许与想象

第二节 《电影艺术》美术电影批评观的“遮蔽”与“解蔽”

一、传统的“发明”、“显”与“隐”

二、夸张与“舒服”:审美标准的萌芽

第四章 “众声喧哗”映照“一家之言”:多样的美术电影史观

第一节 《电影艺术》美术电影史观总体样态

一、“革命美术电影史观”的波浪式深化

二、两种史观:“多元”与“一元”的不同呈现

第二节 “单独”而不“单一”:靳夕美术电影史观

一、多样视角:靳夕美术电影史观阐释

二、靳夕美术电影史观成因

第五章 《电影艺术》(1956-1966)的中国美术电影观念反思

第一节 《电影艺术》(1956-1966)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的不见

一、“美”的独立品格的缺失

二、实验性创作空间的流失

三、“儿童性”理解的偏颇

四、体制内刊物话语空间的多重限制

第二节 《电影艺术》(1956-1966)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的启示

一、革命性思维的启发

二、“政治经典”与艺术自觉的碰撞

三、对“人”的普世关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电影艺术》是新中国首家电影专业性理论刊物,也是报刊领域研究新中国电影的重要窗口。在1956-1966年的《电影艺术》中,美术电影作为一个单独个体,被持续书写与关注,展现了相对多元的中国美术电影观念。它突破了目前学界对于“十七年”时期美术电影“民族化、艺术化、中国学派”的总结,亦有效修正了历史话语与时下研究的抵牾。这是美术电影研究与报刊研究中应被好好发掘的一个坐标。但遗憾的是,国内对其的关注意识较为薄弱。据此,本文将以《电影艺术》1956-1966年刊载的中国美术电影相关文章为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并结合政治语境、同时期重要报刊上刊载的美术电影相关文章,以内外结合的视角,系统梳理《电影艺术》中呈现的中国美术电影观念,并对其缺失和偏颇之处进行学术反思,以期共同推进《电影艺术》的研究及中国美术电影研究。
  第一章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厘清《电影艺术》(1956-1966)中美术电影观念的变迁和成因。第一,中国美术电影观念的历时变迁分为“前《电影艺术》阶段”、“诉求阶段”、“调和阶段”、“妥协阶段”,四者鲜明体现出美术电影为追求自身“独立性”与政治的斡旋。第二,以国内和国际政治语境组成的期刊“外部”环境,与作者和编辑组成的期刊“内部”环境,共同决定了《电影艺术》中美术电影观念的呈现。
  第二章梳理与探讨《电影艺术》(1956-1966)中美术电影的创作观。“假定性”、“现实性”与“民族性”创作观形成相互映衬的格局,可作为从宏观层面理解、把握《电影艺术》中具体文本的关键词。一方面,“假定性”作为核心的艺术本体,是抽象的艺术观念,它必然与“现实性”创作观引发冲突。另一方面,“假定性”与新中国具体条件、环境结合而生成的“民族性”创作观在“十七年”中具有突出成果,同时亦存在多重瑕疵与纰漏。
  第三章探讨《电影艺术》(1956-1966)中美术电影批评观的“失衡”原因。政治意识形态造就的话语权威,引导和规约着批评者,使美术电影批评文本显示出“紧跟政治”、“重视宣教”的形态。但同时,美术电影批评亦从审美维度找到了追求自身丰富性的突破口。
  第四章梳理《电影艺术》(1956-1966)中的美术电影史观。在“革命美术电影史观”的笼罩下,《电影艺术》的文本“缝隙”中仍隐藏着对美术电影历史的多元认识,从外国、世界、民族传统、艺术等角度展现了美术电影的发展与自立。其中,靳夕的《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一文,可视为其中的最高成果。
  第五章以前三章的分析为基础,反思《电影艺术》(1956-1966)中国美术电影观念。在美术电影创作与文章撰写中,存在着对“美”的独立性、实验性创作、“儿童性”理解的众多偏颇,而《电影艺术》作为体制内刊物,从话语空间上亦给多元与深入的思考带来限制。但同时,美术电影亦在“革命性思维”的运用与对“人”的普世关怀等方面给人以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