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框架理论下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研究——基于广西某高校2014级编导班《中国民俗文化》课
【6h】

框架理论下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研究——基于广西某高校2014级编导班《中国民俗文化》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现状

1.2.2 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研究现状

1.2.3 框架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2 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课程框架和媒介框架

2.1 中国民俗文化课堂的传播学意义

2.2 框架理论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和课程框架

2.3 媒介框架:14编导班《中国民俗文化》课堂的教学设置

3 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受众框架

3.1 年轻人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渠道

3.1.1 言传身教的家庭传播

3.1.2 家乡环境的地域传播

3.1.3 多媒体化的大众传播

3.2 受众框架:14级编导班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渠道总结

4 受众现实下的媒介框架

4.1 广西某高校14编导班对于课堂中传播形式的倾向选择

4.1.1 大众传播:碎片化的多媒体内容

4.1.2 人际传播:充满感染力的老师讲述

4.1.3 群体传播:体现自主意识的参与活动

4.2 广西某高校2014级编导班媒介框架反馈

5 框架理论下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5.1 选择性利用大众传播营造“文化拟态环境”

5.2 课堂中人际传播的感染力和暂时性

5.3 课堂场域中群体传播的意义和有限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提升国家的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战略任务,建立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需要文化课堂这个传播场域,因而研究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很有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问卷和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框架理论,以广西某高校的《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述研究背景,对有关课堂传播效果研究、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研究和框架理论进行综述并简述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中国民俗文化传播的意义和本质,接着通过对网易云课堂上中国民俗文化系列课程设置的分析,构建本文研究对象的课程框架,并构建理想状态下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媒介框架。第三章,通过分析年轻人接受中国民俗文化的三种主要渠道:言传身教的家庭传播、家乡环境的地域传播、多媒体化的大众传播,总结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受众框架。第四章,通过调查问卷中关于课程形式设置倾向的选择和回答,总结受众现实中的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媒介框架。第五章,对比分析理想状态下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媒介框架、受众框架和受众现实中的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媒介框架,结合问卷中学生对于课堂效果的回答,归纳总结框架理论下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传播效果的实现和不足。最后,提出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传播的发展策略:既应该鼓励多媒体互动化的教学以取得更好的课堂传播效果,也应该警惕大众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充分利用高校课堂弥补现代化发展下中国民俗文化人际传播的缺失,但也认识到家庭和家乡对于中国民俗文化传承与传播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需要在全面持续系统的文化传播中逐步提升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

著录项

  • 作者

    王晓璇;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启瑞,刘洪;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课程;
  •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民俗文化; 框架理论; 信息传播;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7:0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