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觉文化语境下壮锦符号化生存研究
【6h】

视觉文化语境下壮锦符号化生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视觉文化研究

1.3.2 壮锦符号化生存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1.5.1 基本概念

1.5.2 理论框架

2.壮锦、视觉文化与壮锦符号化概述

2.1 壮锦概述

2.1.1 壮锦本体介绍

2.1.2 壮锦文化内涵

2.2 视觉文化概述

2.2.1 视觉文化的形成

2.2.2 视觉文化的时代特征

2.3 视觉文化介入壮锦符号化溯源与现状

2.3.1 视觉文化介入壮锦符号化溯源

2.3.2 壮锦符号化的发展现状

3.视觉文化语境下壮锦的符号化

3.1 壮锦元素符号的生成

3.1.1 壮锦元素符号生产的动因

3.1.2 壮锦元素符号生成的抽象意义

3.1.3 壮锦元素符号生成的操作层面

3.1.4 壮锦元素符号的生产者

3.2 壮锦元素符号系统

3.2.1 壮锦元素单用符号

3.2.2 壮锦局部完整符号

3.2.3 壮锦局部不完整符号

3.2.4 壮锦完整中的不完整符号

3.2.5 壮锦元素新组合符号

3.3 壮锦元素符号的视党传播媒介

3.3.1 立体型媒介载体

3.3.2 平面型媒介载体

3.3.3 载体与渠道的合作

3.4 壮锦元素符号意义的实现

3.4.1 受众使用与满足

3.4.2 社会“培养”与受众符号化能力

3.4.3 符号载体与外部文化环境

4.壮锦符号化发展的思考

4.1.1 壮锦符号化的价值

4.1.2 壮锦符号化的局限

4.2 壮锦符号化生存的建议和展望

4.2.1 壮锦符号化的建议

4.2.2 壮锦符号化生存的讨论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壮锦符号化生存指从壮锦中提炼出壮锦元素特别是图案元素并将之运用于壮锦本体以外的其他媒介载体中,使其以壮锦符号的身份得到传承发展。“四大名锦”之一、广西文化符号代表之一的壮锦在当今社会生存状况不甚乐观,壮锦符号化生存为壮锦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本文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理论研究壮锦符号化生存,旨在为壮锦传承发展助力从而弘扬“壮”文化。
  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看”的欲望得到凸显,视觉性增强,视觉文化在以视觉图案元素为主要内容的壮锦符号化中,包括壮锦符号生成、壮锦符号系统、壮锦符号传播载体、壮锦符号意义实现各方面都得到体现,影响着壮锦符号化生存。壮锦符号化是传统的传承,亦是传统的衍变,在现代社会受到青睐,使壮锦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促进壮锦传承发展。壮锦符号广泛应用于广西现代生活,可作为广西社会培养“共识”的工具,构造广西文化生存空间,促进广西族群文化认同。壮锦具有独特艺术性,其元素符号特别是图案元素符号具有几何抽象美,突破质地载体界限,符号独立运用,为图案设计提供通用素材。相对于壮锦本体,壮锦符号化生存存在本体信息缺失,表征固化,内涵弱化,混淆认知问题以及符号化产生的复制同质问题、囿于浅表问题、应用较少问题,这些多为壮锦符号化生存难以克服的局限,影响限制了壮锦传承发展。基于壮锦符号化的诸多问题,应综合考虑其利弊,结合时代环境,给予壮锦符号化生存适当的定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应把握好本体与符号的和谐统一,研究建立壮锦符号系统,利用广西文化符号间的互动更好阐释壮锦符号内涵,培养民族文化自觉自信,逐步缓解符号化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壮锦图案元素是壮锦中最大程度包含壮锦形式与意义且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元素,因壮锦本身的局限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壮锦传承式微局面暂无力扭转,壮锦符号化生存显然是壮锦传承发展必须依靠的稳定力量,应加以提倡和应用,进一步弘扬壮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